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2-09-09 16:12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乡村新貌

  远山青黛,稻浪翻金,田间栈道,稻香拂衣。8月17日,走进黄冈市黄梅县,颇有种“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居”的意境。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袁夫稻田

  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历史悠久,素有“鄂东门户”之称。黄梅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拥有“黄梅戏”“黄梅挑花”“佛教禅宗祖师说”“岳家拳”等四张国家级非遗文化名片,是国家授权的“千年古县”。

  近年来,黄梅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唱响农文旅联姻的天仙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打造了袁夫稻田、苦竹养马岭、五祖东山问梅、杉木邢绣娘生态园、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网红打卡地,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迎来了高速腾飞的新机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黄梅县全景

  政策样本 塑造黄梅新名片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了积极响应号召,黄梅县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每年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筹集黄梅戏发展基金1000万元,从制度层面、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其中,包括投入170万元编制完成《黄梅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投入2100万元完成非遗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同时,黄梅围绕国家文旅康养提升工程,策划“十四五”文旅健康项目97个,完成高铁新区旅游综合体、“一河两岸”步道公园、滨江生态旅游休闲区等15个项目。

  包括,黄梅依托禅宗文化资源,打造集禅宗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先后投入3.6亿元修通了连接四祖寺和五祖寺全长18公里的横山旅游公路,连接五祖景区和玫瑰谷全长30公里的环古角水库旅游公路,以及连接五祖景区和邢绣娘生态园全长20公里的十里观光长廊旅游公路,加速激活康养资源。如今,玫瑰谷、蔡山梅园、挪步园、九坤太白小镇等景点,成为康养旅游胜地。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九坤太白小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玫瑰谷

  黄梅县作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试点县,全力服务农文旅融合,助力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包括:健全运行体系,开展产业链金融链专场对接;导入域外银行信贷,打好联动机制组合拳;健全组织体系,加强乡村金融网点布局;健全产品体系,“保险+信贷”双向发力,拓宽农文旅融合路径;健全保障体系,优化信贷环境,实化担保补贴,强化信用培植。

  人才兴,满盘活。黄梅县委、县政府还强力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县、乡镇、村三级合力大打“乡情牌”,引导、鼓励能人返乡创业。

  近几年来,黄梅县出台政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从用地、金融、用工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能人回乡创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为能人回乡签约项目、业务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等。目前,黄梅县已有近800多名能人返乡创业。2018年至今已完成能人回乡创业新增签约项目460个。

  “返乡有政府扶持引导,我们既赚钱又稳当。”谈到黄梅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五祖火龙园负责人魏宜华乐呵呵地说。2016年,魏宜华回到五祖镇流转土地260余亩,投资2600多万元建起火龙果基地,每年为附近村近百名村民创造工作机会。

  眼下,这些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后,和魏宜华一样带领乡邻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奋发创业,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产业样本 一条链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之于黄梅,不仅仅在于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更是黄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黄梅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借力资源禀赋,厚植文化底蕴,在盘活存量资源、激活新兴业态、做活文化旅游上下功夫,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以非遗为主题,黄梅与鄂旅投公司合作,8年共投入32亿元开发五祖非遗文化旅游区。东山问梅村是其核心项目,占地面积1267亩,获2020年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奖。据悉,问梅村充分挖掘黄梅戏曲等非遗文化内涵,打造集旅居度假、康养休闲、亲子研学、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综合体。此外同步推进四祖、老祖、南北山、养马岭等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4家。

  以农业为元素,是中部农耕文化展示区。黄梅引进九坤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4万亩超大型农耕文化产业园——濯港太白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有展品3000余件,为中部地区最全。

  以戏曲为韵脚,是沿江特色文化体验区。黄梅采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戏曲文化小镇,展现“清江烟雨夜,黄梅戏中情”文化景观,打造全国最大的黄梅戏文创产业园。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

  致力于文旅融合发展,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着力打造 “黄梅样本”。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翩翩。”今年7月,国家级非遗黄梅戏寻根访源活动在黄梅举行。这是贯彻落实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际行动,是保护故乡黄梅戏源头黄梅采茶戏的重要举措,也是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生动实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黄梅还着力提质商旅融合。县游客服务中心、黄梅购物广场、宏辉商贸城等旅游配套工程扎实推进,黄梅“十大名菜”“十大名店”新鲜出炉,创建3A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星级农家乐50家,“吃住行游购娱”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黄梅县连续5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功创建了“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年被人社部、文旅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其中,五祖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一天门社区、养马岭村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村”。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五祖镇东山问梅村

  更为可喜的是,2022年上半年,黄梅现有文旅产业规上企业达29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8.6%和29.3%。

  创新样本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黄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近年来,黄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标优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做法。

  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被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蔡山梅苑、大河袁夫稻田、杉木邢绣娘生态园、苦竹青山绿水和香樟园生态旅游区使田园成为风景;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积极拓展“修心+养生”“户外+养生”“武术+养生”模式,挪步园避暑山庄、柳林玫瑰谷成为康养目的地;10万人常年练习岳家拳,《武穆遗书》演绎新传奇。

  黄梅无疑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进键。

  停前镇童寨村返乡能人王天寿创建的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玉蓝莓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已拥有蓝莓核心种植基地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

  如今,紫玉蓝莓公司修建蓝莓基地旅游公路10公里,发挥独山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引领作用,对接杉木、停前镇十里观光长廊,配套完善蓝莓生态示范产业园场馆、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蓝莓特色餐饮、生态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蓝莓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发展养心健康休闲产业。每逢采摘旺季,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个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山村——苦竹乡养马岭村,也铸梦有成,一跃成了湖北旅游名村。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苦竹乡养马岭村鸟瞰图

  “养马岭村抗金城景区深受县内外游客的欢迎,平均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围绕乡村旅游,我们将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让养马村美起来、富起来。”苦竹乡养马岭村支部书记洪记稳一脸兴奋对记者说。

  据悉,依托岳武文化,该村打造了抗金城风景区。别样的风景,特色的文化,让养马岭村成了黄梅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黄梅深知,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坐落在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的袁夫稻田也一跃成为黄梅乡村旅游文化的样本。

  袁夫稻田的主人名叫袁勇刚。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曾担任世界五百强高管。2017年之后,袁勇刚辞职回乡创业。

  起初,他只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真正的有机大米。但理想很快被现实击垮,有机大米缺乏消费场景很难开拓市场。

  灵机一动,袁勇刚在稻田上架起了办公室和几间卧室,又跑遍全国找到了7节绿皮火车,历经万难运到家乡……2018年,火车餐厅开业了。

  为了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充实,他又增加了三角木屋、森林小屋、天空之境等特色民宿设施,推出了品牌包装的大米。秋收节、插秧节等固定地域特色农耕活动也陆续在袁夫稻田开展……诗和远方的理想主义,在无意之间带火了这片土地。如今,袁夫稻田集”耕、食、住、游、赏”于一体,年游客量20余万,收入数千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袁夫稻田

  相比袁夫农田,邢绣娘生态园则另一番特色。玩转绣娘集市,感受粉墙黛瓦和茅檐木屋的市井风貌;搭乘“乡村”火车,欣赏动物园的勃勃生机……鄂东动物园、绣娘集市、劳动教育营地、康养民宿村、5D玻璃天桥、七彩稻田、水上乐园(五叶湖)、农耕体验园,该生态园集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立足高标规划、高规建设、高效管理,致力于打造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悉,该生态园作为黄梅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面积20000余亩。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年创利税1000万元,为提升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有力贡献。”黄梅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众多来自武汉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让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黄梅县在黄冈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的理念,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为目标,在“文化大县”向”旅游强县”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腾飞!(李希帆 吴慕枫 李志敏 摄影:曹锦军 蔡春江 陈荐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