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老年共病患者吃药,处方精简是关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国强11月1日在第九届药物经济学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期间,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他围绕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面临的人才短缺、药品不全、共病患者用药优化等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国强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 刘嘉伟摄
刘国强表示,基层药学服务需同步破解人才与药品两大难题:在人才培育上,通过“双向联动”模式,组织基层药师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赴上级医院实训。同时派遣专家下沉至县乡医疗机构现场指导,搭建跨区域学术交流群,助力基层药师能力提升。在药品保障方面,结合“十五五”规划中分级诊疗的建设要求,以紧密型医联体为载体,推动上级医院的药品配备标准、采购渠道向基层延伸,解决基层“买药难”问题。
针对老年共病患者“先治一病、漏服多药”的普遍问题,刘国强着重强调“处方精简”的实操价值。他解释,老年群体易出现“共病”的情况,常同时患高血压、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有时需服用5种以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随之翻倍,可能引发头晕、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反而加重病情。
“药师要当好用药‘把关人’。”刘国强对此具体说明,药师需先梳理患者完整病史与用药清单,结合肝肾功能等个体情况,保留治疗核心疾病的必需药物,对疗效重叠、风险较高的辅助用药果断剔除,精简药品品种,实现“一药多治”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同时严格遵循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能外用不内服”的原则,保障用药安全与疗效。
记者:张梦凡 田新宇
拍摄:刘嘉伟
文案:赵羽彤(实习生)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