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年的10月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还可实现临床治愈。
日前,GE医疗与美中宜和联合举办的乳腺癌防治粉红公益艺术展在北京宜和医院开展,旨在让公众在艺术沉浸式体验中,建立对乳腺健康的深度关注与行动自觉,通过主动早筛改变疾病可能的发展轨迹。
现场,北京宜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连士杰告诉记者,虽然医学上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确,但与多数癌种类似,乳腺癌也存在明确的个性化高危因素,且具有自身独特性。比如,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高峰年龄为45—55岁,且有城镇化、年轻化的趋势;超重或肥胖人群,即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症患者,也属于高危群体;不良生活行为,如吸烟、喝酒等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二者均需严格规避;既往体检中发现乳腺良性疾病的人群也需高度关注,如乳腺纤维瘤、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等,此类病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尤其是家族中有亲属在50岁之前确诊该类癌症(即早发家族史)的人群,也属于乳腺癌高危群体。
此外,对于女性而言,初潮年龄过早(<12 岁)、绝经年龄过晚(≥55 岁)、未生育、首次生育年龄过晚(>30 岁)以及有两次及以上流产史等情况,均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若个体同时具备上述两条及以上高危因素,则需提高复查频率,加强对乳腺健康的关注与监测。”连士杰特别提醒。
记者:肖春芳
制作:崔雅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