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外观看似一个普通的巨大方盒,里面却是“五脏俱全”。这里不造汽车、不产手机,流水线上也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它以75道工序和180套工具,让数据在流水线中“锻造”成智能产品,量产“数字大脑”。这里就是位于山东济南的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
走进工厂内,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不停运转,为模型生产提供算力支撑,九大核心单元依序排开,将模型开发从“手工作坊”模式转变为“现代工业”模式。
其中,数据车间通过抽检、清洗、脱敏、增广等方式为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模型车间基于优质数据对模型做调优训练,达到用户订单要求;评测中心在模型训练完成后进行评测,确认模型是否满足用户最终需求;集成车间则是将已经测试通过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型集成到设备、场景中,这也是工厂交付的最后一个生产单元。而客户服务中心、产品工程中心、安全中心、设备管理中心及调度服务中心则共同为模型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保驾护航”。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介绍,以往的“手工作坊”模式,依赖研发人员编写代码来完成模型训练,而“现代工业”模式则通过标准化工序与专业工具,实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集约高效量产。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千行百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当AI开始“制造”AI,标准化量产正在打破人工智能服务千行百业的壁垒。
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大多对定制化要求较高,带来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难题,通过将算力、算法、人才、安全四重集约,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把原本分散、高成本、高风险的模型训练,整合进了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当中,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了效率和质量。“从接到服务需求到模型部署上线,全流程仅需20人天即可完成,以往则需要耗费约90人天。”肖雪表示。
如今,工厂的迭代仍在加速。从起初的61道工序、113套工具,升级至75道工序、180 套工具,背后是开源模型增多、行业细分对专业化工具需求提升的必然。肖雪透露,下一步,浪潮集团将在已建成的通用算力中心、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基础上,于2025年底建成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和训练场工厂,未来可以实现更低成本、更快速度的智能体制造,形成“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体+模型”的完整制造体系,而当智能体数量增多后,“智能体协同工作”将成为新的探索重点。
随着流水线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从工厂里下线,它们也正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线”。(记者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