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做科研,其实特别像跑马拉松。可能过程中会感到疲惫,但当你冲线的一刹那,心情就会变得特别好。”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鹏一直致力于土壤碳元素转化过程研究以及生物炭电子传递特性及环境应用研究。
张鹏介绍,生物碳是有机质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热解形成的高碳物质,将其施入土壤后,可以提高土壤的碳库储量,还能通过调控微生物代谢过程,减少土壤的碳排放,更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乃至转化作用,从而实现土壤环境修复。
但同时,生物炭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如果导电性过强,通过其表面的官能团会影响微生物产甲烷过程,加速电子传递,可能导致更多甲烷产生。”这一发现也让张鹏和团队意识到,生物炭的施用也需要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条件去调控它。
如今,他和团队已将生物炭应用于云南的红土地上,他希望未来能够在更多的土壤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实验验证,发挥生物炭的最大作用,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研支撑。在这场“科研马拉松”中,张鹏和团队正迈向那个绿色、可持续的终点线。
监制
战 钊
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蔡 琳
文案
罗锦泽(实习)
特别鸣谢
昆明理工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