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结直肠癌是一种
于结肠或直肠组织发生癌病变的疾病
这两者一般统称为结直肠癌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已居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二位
它的早期症状隐匿
等到确诊时往往已经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哪些人容易患上结直肠癌?
如何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李明
进行解答
Q:为什么结直肠癌早发现难?是否有“蛛丝马迹”可寻?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一直是胃肠外科医生的夙愿。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结直肠癌的生存率,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但是为什么早发现如此难?就是因为结直肠癌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的隐匿,所以它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结直肠癌早期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的最多的是排便的改变,比如腹泻、便血、大便里有一些黏液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认为是吃坏了东西而引起的肠胃炎等,甚至将便血误认为是痔疮。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忽视了这些早期信号,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也就耽误了早期发现的过程。
现在为了能够尽早地发现结直肠癌,我们正在开发一些新的检查方式,不用做肠镜,通过抽血或者查粪便,寻到一些结直肠癌的“蛛丝马迹”。
Q:哪些人是患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其实胃肠道的疾病多与饮食习惯相关。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病诱因是“三高一低”的饮食。“三高”是指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一低则是低纤维素。如果我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和热量过高的话,这些物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所产生的废弃物质,就会存在于粪便当中,会对结直肠的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
为什么低纤维素的饮食也会导致结直肠癌?是因为纤维素就好像人体的肠道润滑剂。我们吃的食物里含有的纤维素成分比较多,排便就会比较痛快、顺畅,不会产生便秘的情况。如果所吃的食物里含有的纤维素成分少,就会容易便秘,导致有害物质在结直肠内储存的时间过长,对肠黏膜的刺激也就更久,久而久之就可能会诱发结直肠癌。
如果我们在饮食上有以上这些情况,那就要注意可能会被结直肠癌“盯”上。
Q: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分别建议从什么年龄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
作为医生,无论我们日常体检各项指标是否都正常,都希望每个人能在45岁左右开始做一次肠镜,这是目前早发现结直肠癌的根本手段。
为什么做肠镜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速度很慢,它会先从正常的肠黏膜里长出小的息肉,随着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恶变,恶变后还要再经过一段时间才会真正变成进展期的结直肠癌。这整个过程大概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所以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一次肠镜及时发现息肉,并进行切除,就可以有效遏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如果你的年龄在45岁左右,非常建议去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显示没有任何问题,可以5年后再做一次,如果肠镜显示有息肉,把息肉切除后一年需要再次复查肠镜。
此外,有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家族史、饮食习惯不健康、肥胖、长期缺乏运动等人群可以在40岁左右就开始去做第一次肠镜。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记者:蔡琳 谷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