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7月2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肝炎日”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
担负着多种重要功能
肝炎对我们肝脏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何保护肝脏的健康?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肝病科学术带头人徐春军
为您解答
Q:除病毒性肝炎外,还有哪些肝炎类型?
近年来,我们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控上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非病毒性肝炎有所增加。
根据病因不同,非病毒性肝炎通常可分为: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酒精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因此戒酒是关键的治疗手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常见造成肝脏损伤的药物有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保健品等。如果不规则用药就会对肝脏造成负担,所以我们现在强调要精准用药、合理用药、规范用药。
遗传代谢性肝病:如铜代谢异常、铁代谢异常、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等。
Q:正值夏季,有哪些中医养肝小妙招?
中医理论中,四季、五行与五脏相对应。夏季(及长夏,即夏末秋初的湿土时节)的特性是“热”与“湿”,尤其在南方梅雨季节更为显著。
肝在五行中属木,主疏泄。其功能主要包括调畅气机(影响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促进胆汁排泄等。因此,夏季的湿热环境容易阻碍气机运行,易导致人体出现头昏脑涨、身重疲乏等不适症状。同时,因为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易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重湿浊内生,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夏季时,首先,在饮食上不要贪凉。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冰镇饮料、寒性瓜果等,易损伤脾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阳受损则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内生湿浊,进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二是饮食宜清淡,夏季本身湿热困阻气机,易致头身困重、食欲不振。若再进食过多油腻、厚重、煎炸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助生湿热,加剧不适感。我们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凉拌蔬菜等。
很多人会问,湿气大吃一些辛辣食物是不是会有所改善?这也是可以的,但辛辣的食物一定不要吃多,否则反而会助湿生热。
Q:有哪些症状可能是肝在预警?
急性病毒性肝炎可能往往有潜伏期,在潜伏期会出现腹泻或类似流感的症状,如感冒、发热等。因此,当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至少需排查是否为单纯因受凉引起的感冒,这也是开设发热门诊进行筛查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常见症状是消化不良。在肝病患者中,60%以上在疾病早期首先表现为消化不良,具体可包括恶心、厌油,甚至突然出现食欲下降等情况,此时应进行肝功能检查。
许多乙肝患者平时不注重体检,往往在发现时已发展为肝硬化,且表示自身并无明显不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平时出现的消化不良、轻微乏力等不明显症状,常将其归咎于劳累等原因。
当肝脏出现病变,其功能衰退时,进而会导致情绪上的变化,如急躁、烦躁等。因此,若出现消化不良、突然乏力、情绪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早期肝病,防患于未然。
若已出现恶心、厌油,甚至眼黄、尿黄等症状,则表明已进入肝病发作期,出现黄疸,此时需积极进行治疗。
Q:中医中有哪些治疗肝病的古方?日常饮食中,哪些食物有养肝护肝功效?
在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转氨酶的异常及相关症状的出现,多与肝脾不调相关。脾,主运化水湿与水谷,脾胃功能不佳者,往往舌苔厚腻,若舌苔呈白色。因此,从中医病机来看,湿热是肝病,尤其是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致病因素。诸多古方,如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等,均以清热化湿为主要功效,是治疗肝病的经典名方。
日常生活中,人们出现急躁、烦躁等情绪,从中医角度而言,与湿热阻碍气机有关。湿热导致气机疏泄不利、气化失常,进而影响情绪,或表现为情绪低沉,或因气郁化火而变得暴躁。
若体内偏于热象,可适当食用苦菊、苏子叶等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也可饮用菊花茶。但对于脾胃功能较弱、体型偏瘦者,应尽量减少苦寒食物的摄入,可多食用山楂、酸梅汤、酸奶等有助于消化的饮品,以养护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适宜性因季节、个体体质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绿豆汤性甘寒偏凉,夏季可以解暑,但脾胃虚寒者长期食用则可能损伤脾胃。
因此,若对某种食物是否适合自己存在疑问,最好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特别鸣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记者:蔡琳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