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来源:北京科协2024-12-31 17:15

2024年,注定是科技领域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当中,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正是这历史的缔造者

他们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最高水准

代表着创新的勇气和决心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2024已接近尾声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2025科学跨年之夜”

以科学之名,承创新之力,赴发展之约

围绕三大主题

“科技前沿” “科技惠民” “科技人文”

1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大咖现场讲述

顶级科幻作家送出好礼

还有妙趣横生的新年第一堂科普课……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研究员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逐梦苍穹探月球

  与月球结缘十余载,他说:“令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有生之年里我如愿一共获得了三份难忘的月球样品。”一生贡献给科学,他说:“在人类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领域或行业可以妄自尊大。”他的一生,始终在追寻时间,在时间中探寻未知的答案。

  “今年,我已经88岁了,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命运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契机,不仅让我能有机会探寻到地球母亲的神奇奥妙,更让我有幸与珍贵的月球样品有了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圆了我对宇宙探索的终极梦想。”

  戴政 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朱雀二号副总师、朱雀三号总指挥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逐梦蓝天 翱翔宇宙

  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大运力低成本高频次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发射迈出了关键一步!蓝箭航天基地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商业火箭。相比传统航天来说,他们首当其冲要完成“天上”的任务,而商业航天则更关注“地上”的民生,目前商业航天卫星占到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的46%。

  “我们航天人眼里只有0和1,不要说差15秒,0.01秒都不行。对国内商业航天火箭企业来说,未来5到10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加油干、拼命干,抓住这样一个窗口期,也是助力我国夺取未来空天话语权。无论是传统航天还是商业航天,我们都将助力中国航天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2025年第一堂科学课:空气的魔力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塑料袋也能像火箭一样飞上天?

“隔空打牛”从词典里走进现实?

让人惊掉下巴的现场实验

2025科学跨年之夜为您揭晓答案

  刘曰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致敬钱学森先生

  “中国的导弹能获得今天这般成就,与钱学森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枚导弹究竟厉害在哪?”

  历时五年才艰难踏上回国的邮轮,钱学森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回国投身科研献身国防,面对质疑,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干?”

  一生成就无数,却不求名利,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耄耋之年,虽卧床却从未停止思考,发出“钱学森之问”直指人才培养。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诺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罗敏敏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征途中,“脑”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为什么要去研究大脑?如果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这项技术带来的“超能力”,那么这个世界又将变成怎样的呢?

  只要戴上一个小小的“脑电帽”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甚至别人的身体,做出一些日常动作。还可以用自身的脑信号,在屏幕上打出脑中想的字,直接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朱松纯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人工智能那些事

  让机器人拥有“心”

  “我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初心与终极目标就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目标就是创造通用人工智能体,通俗讲就是‘造人’。”

  “将来我们要研究的人工智能,跟人打交道能够完成无限的任务,它和机器不同,它有自主的价值体系。”

  刘耀东 虚拟动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亚德集团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梦想成真的“视”界

  《黑神话:悟空》爆火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文化和科技的加持?悟空能够栩栩如生背后的关键技术 ——“空间计算 - 光学动作捕捉”,刘耀东为您讲述科技赋能下的文化出海。

  刘慈欣 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科幻作家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人类未来的百年征程

  “假如我们现在身处于宇宙飞船上,我会选择一本晦涩难懂的书,慢慢去读,慢慢去学习。我想那个时候的人类,如果干预自身进化的话,想必成为一个新物种了吧。我们生存的环境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地球很可能会像土星一样,形成‘地球环系’,人类很可能就会移居在此。”

  魏国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注满中国“气”

  “火箭发射所依赖的强大动力,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燃料舱,确保火箭燃料舱安全的就是氦气。空气中氦气含量约为5.2%,想要从空气中提取氦气的成本可能比等体积的黄金还要贵。只能从地下含氦量高的天然气中提取,再进一步进行提纯,最终得到纯氦。”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身临其境,感受地下 2400 米的极限深度。在这里,探寻宇宙奥秘的方式,不是仰望星空,而是深入地下。四川大凉山深处地下2400米的世界级物理实验室,远离城市、不见天日。在最干净的环境里寻找暗物质,揭开宇宙之谜。

  赵宇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和毒理学家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微小之力、宏大之变

  “研究纳米技术,看似一场‘微小’之旅,但是,它启发了我们探索物质世界底层原理的思维:改变宏观世界的磅礴力量,常常隐藏在极微小的世界里。纳米科技为人类通往极微小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研究的工具。”

  张焕乔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对话钱三强 何泽慧的学生

  致敬科学前辈

  何泽慧先生在八九十岁的时候,还在每天坚持上班,有一次意外摔倒,导致病重失忆,却还是一眼认出了学生张焕乔,这份浓厚的师生情让张焕乔先生至今难忘,每次提起来都热泪盈眶。与钱三强先生的最后一面,同样令张院士记忆深刻,钱三强先生叮嘱他说:“不要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尤其是不要把身边青年人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工作。科学研究永远要大力协作!”他的教诲令张焕乔先生永记于心,他为人师表,起到了表率作用。

  陶迎春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立”起来的中轴线

  “如何让这条长达7.8公里的‘线’,被全世界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全。这份使命恰恰成为了我和我的团队这几年工作的核心。”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科协主席

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崇尚科学 追求创新

  “这一年,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在北京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北京地区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一年,推动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让首都科普走向世界;这一年,全市近2000家科协组织,始终与全市160万科技工作者肩并肩、心连心。2025年,我们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探索求突破,聚焦新质生产力奋发当先锋,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谱写新的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

让我们共同仰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承办

纪实科教 2025年1月1日 20:40

北京卫视 2025年1月2日 21:05

敬请期待!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