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2-20 08:00

  靶材,现代科技产业的关键命脉,支撑着显示器、手机、平板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等尖端设备,是科研成果向高端应用转化的桥梁,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步伐。

  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拥有材料学科方向的高校之一。该校于1995年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逐步在国内外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功能材料专业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显著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对推动国家教育、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专业历史底蕴深厚 学科平台卓越领航

  华南理工大学自1952年起开设橡皮工学、硅酸盐工学等专业,后陆续增设金属学与热处理、高分子化工、化学纤维、电子陶瓷等专业。199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领先,多次入选“双一流”,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软科排名全球第24,2023年高分子科学US News排名全球第一。

  目前,学院下设6系,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2个国家引智基地、3个校企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国家级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层次教学科研平台,形成国际影响力学科方向,在有机发光材料、高性能弹性体、储氢电池、海洋防污材料等领域具特色,部分领域领先国内外。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学院专业特色凸显 人才培养多元融合

  功能材料专业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倡导“全知识链,两极育人”理念,通过整合科研资源、优化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大师+团队”模式,汇聚了院士、国家级领军及优秀青年人才等高层次师资,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学院还构建了“三交叉”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科研、产业及国际资源,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小组、虚拟仿真实验、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此外,学院推行“四融合”(科教融合、虚实融合、双创融合、校企融合)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将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实验内容。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功能材料就业拔萃 育创结合前景无限

  功能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专业培养对口性强。毕业生深受大型光电企业的青睐,同时也有大量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达到了73%左右。学院还积极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提升其员工学历水平,为光电显示领域高端人才提供了专业培训。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际科学研究前沿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同时,学院也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三创型”一流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名片】

  1.专业概述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聚焦于电子信息产业这一国家新兴战略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坚实基础、强大实践创新能力及高综合素质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该专业自1959年创立(原电子陶瓷专业),历经多次调整,于2020年合并为“功能材料”专业,拥有深厚的办学历史与显著的办学成果。

  2.培养模式

  面向新时代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够胜任设计、制造、科研、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及“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取得创新性成就。

  3.办学优势

  师资力量雄厚且结构合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以及众多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拥有本科教学实验室,涵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等,共享材料与工程学院实验平台及华南理工大学资源。

  专业注重科产教融合,建设“材料合成-器件物理-工艺表征-应用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及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三交叉、四融合”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批光电材料与器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发展前景

  功能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专业培养对口性强。毕业生深受大型光电企业的青睐,同时也有大量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达到了73%左右。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科学审核

彭树立 姚日晖

作 者

林佳欣 褚嘉仪(实习)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高校专业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育全链英才,谱材料华章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