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立冬闭藏,御寒保暖护元阳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健康生活 > 正文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立冬闭藏,御寒保暖护元阳

来源:光明网2023-11-08 10:50

  公历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便迎来了一年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习惯上,我们常将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一节气中,水已经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海边外壳和野鸡颜色相似的大蛤蜊。

  《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立冬以后,万物生机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御寒保暖护元阳。

  精神调养

  冬天闭藏,阴精阳气均处于藏伏之中,这时部分人群容易出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无精打采的情况。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立冬后更应敛藏精神,养花、练书法,均可以使内心清净安泰,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遇事豁达从容,静心以过冬,让体内阳气更好地潜藏。

  起居调养

  冬季是人体进行休整的好时节。在这一时期,要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太阳出来再劳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体保存阳气、养精蓄锐、调和阴阳气机。同时,冬季寒冷,防寒保暖需根据“无扰乎阳”的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物过少过薄,易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气易侵入人体。正如《保生要录》中记载:“冬月棉衣莫令过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此外,寒邪也是造成多种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冬天女性行经期间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久处寒冷之地,不吃冷食冷饮。若此时调摄不当、感受风寒,致寒邪内侵胞宫、寒凝气滞、血寒积结,易导致痛经、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宫寒不孕等病证。

  饮食调养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好季节。饮食上可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脂肪的摄入,对抵御严寒很有益处。《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补中益气,开胃健力;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指出:“人参能补气,羊肉能补形”。对于妇女、老年人、气血不足、身体瘦弱、病后体虚的人群来说,冬季可以多吃羊肉,以养气血、补元阳、益肾气、御寒气、健体魄。

  运动调养

  《养生延命录》中说:“冬月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劳作出汗,发泄阳气,损人。”此时运动应和缓,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微微汗出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损伤人体阳气。冬天寒冷,人体四肢较平常僵硬,此时锻炼前应做好充足的热身活动,运动后也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艾灸调养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具有疏经通络,温中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等功效。立冬时节常做艾灸,能起到扶阳养阳、祛病养生的作用,每次30—60分钟即可。可以选取以下穴位:

  神阙:脐中央。艾灸神阙可温阳散寒、扶阳培元。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艾灸关元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命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命门是督脉的要穴,也是人体长寿大穴之一,内藏“命门火”。艾灸命门,可温肾固元,延缓衰老。

  作者: 徐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易莎 住院医师

  编辑:涂子怡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