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翻看我国的水资源版图不难发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
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到北方?195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南水北调”一词首次正式见诸中央文件。
此时,一位青年人刚刚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工作,并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他就是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起初,为进行科学研究任务,王浩经常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年中有半年住在办公室,另外的半年时间则是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研究。
他有许多“床”,比如出租车的后排座椅,飞机座椅、火车座位或卧铺等。甚至在2005年的一个清晨,他出差坐一夜火车参加会议,在到达会场还没到开会时,竟在会场过道的乒乓球台上和衣睡着了。
尽管辛苦,但他坚信,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实地调研考察、测量测算。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作为庞大工程中的一员,王浩带领团队研发的预测预报、计划调度和水力控制等模型在中线、东线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常规和应急调度管理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通水后,生态价值与民生价值也开始显现。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
为了完成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如王浩一般投身于中国水利建设中的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努力奋斗,终于换来了大江北上,为干渴的北方大地带来了“甘霖”。
审核专家:罗兴波(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蔡 琳 宋雅娟 王嘉伟(实习)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