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 春暮迎夏至 谷雨宜祛湿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健康生活 > 正文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 春暮迎夏至 谷雨宜祛湿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4-20 18:02

谷雨,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通纬·孝经援神契》中提道:“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时已暮春,夏季将至,气温上升,降雨增多,气候潮湿,湿邪偏盛,侵犯人体容易出现身体困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等症状,故而谷雨时节养生宜“祛湿”。

健脾祛湿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在饮食方面,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可吃山药、芡实、薏仁、扁豆、赤小豆、冬瓜等食物以健脾利湿,或食陈皮、青皮、草果等食材以理气化湿, 或饮藿香、佩兰等茶水以芳香化浊,但也要避免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同时,日常可通过按揉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穴以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可于每日早晚用拇指按揉以上穴位,按揉过程中以感到酸胀为度。

补阳化湿

湿胜则阳微,易损阳气,且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因此补阳是很好的祛湿方法。古人讲,养生要“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这个时候自然界阳气上升,顺势补阳,阳气就更加旺盛。对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韭菜、芝麻、核桃等助阳食物。另外,优质睡眠也是养阳的好方法,须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晚上不熬夜,入睡后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早晨醒来阳气随太阳而升发,阳升湿化,从而充满朝气与活力。

起居避湿

谷雨时节,潮湿多雨,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要经常开窗透气。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谨防湿邪入侵。洗澡还应洗热水澡,适当出汗为宜,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头部、面部、身体等的肌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病变。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的湿邪。

运动排湿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也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可有效缓解身体困重、乏力。此时可根据自身体能选择一些动作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慢跑、慢走等,运动以全身微微汗出,使湿邪缓缓排出体外为度,汗出后须及时擦干或更换汗湿衣物。谷雨时节运动排湿,既可调养气血、畅通经脉,又能调节情志,改善精神状态,达到健脑益智、消除压力的作用。

祛湿茶,喝起来

1、泽菖饮

组成:泽泻3克,石菖蒲3克,紫苏3克,山楂3克,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利水渗湿、化湿消积

适应症:肥胖、高脂血症

注意事项:胃寒呕吐、脾虚泄泻者忌用

2、佩香茶

组成:佩兰6克,藿香3克,薄荷3克,白蔻仁3克,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化湿和胃、醒脾消滞

适应症:过食肥腻,消化不良,纳呆食减,口中黏腻无味或口臭等

注意事项:阴虚者忌服

作者:白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

校对:武玥彤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 春暮迎夏至 谷雨宜祛湿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参与式”打卡博物馆,在文物的静默中寻找共鸣

  •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