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关于女性“人生动荡期”的对话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关于女性“人生动荡期”的对话

来源:科技日报2023-03-01 18:28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30年全世界将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过2.1亿。

  更年期女性如何让自己更健康、更有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关系个人、家庭,乃至健康中国建设的大问题。2月14日,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接受科技日报客户端《观实》频道《权威对话》栏目的专访,就女性更年期关爱话题进行了对话。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观察实际,观照实践,关注具有科学意义的经济社会话题,具有经济社会意义的科学话题。欢迎来到科技日报客户端《观实》频道权威对话栏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教授。

  陈蓉:王主任好。

  主持人:我是主持人王学武。陈教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陈蓉: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陈蓉大夫,我是一名妇科内分泌医生。

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关于女性“人生动荡期”的对话

对话现场

  更年期症状是不是病

  主持人:有专家指出,更年期作为女性的人生一个阶段,既是“动荡期”,也是“机遇期”。陈教授,您怎么定义女性更年期?

  陈蓉:更年期是指女性从有生育能力阶段到老年没有生育能力阶段的过渡时期,它其实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术语,而是老百姓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一个名词,但是它太深入人心,所以仍然在沿用。医学领域与之有关的词是围绝经期、绝经后期,但含义不完全对等,更年期包括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早期阶段。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女性的身体已有很多问题,所以把它称之为女性的一个“动荡期”。这个阶段,如果我们把它管理好,未来就可能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老年,所以,它又是一个“机遇期”。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心理上会有哪些变化?

  陈蓉:更年期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变化通常还是蛮大的。作为医生,我一直在努力去体会我的患者朋友们经历的心理过程;但是当我自己真的经历更年期以后,发现作为当事人体会到的心理变化,往往是社会,或是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子女,可能都很难体会到的。

  主持人:怎么理解?

  陈蓉:在这个阶段不只是心理变化,或者说心理变化很多时候是源自于身体变化。这个阶段的女性,身体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大概20%的更年期女性会因此去看医生,甚至可能还要去做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等手术,看似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也可能影响女性健康。

  有的更年期女性可能会遭受很多不舒服,比如潮热出汗。举个例子,我在跟您对话,很正式的场合,作为更年期女性,她就有可能毫无征兆地面部出现潮红,会很尴尬。再比如,很多女性在这个阶段正好处于领导岗位,或者她是一名老师,需要在人前讲话,就可能会有很多困扰。还有可能出现失眠睡不着觉、身体疼痛等情况。

  这些加起来自然而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会使人有一种感觉,“我身体怎么了”“是不是老了”的心理变化。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更年期问题的不理解、不重视,有时候一提到更年期就会觉得这个人就没魅力了、人生就没有希望了,甚至更年期女性会被赋予“歇斯底里、不讲道理、情绪化”的形象。这些对更年期“污名化”的行为会进一步加重女性心理负担。普通女性可能承受的就会比做医生的我要更多一些。我自己是一名妇科内分泌医生,从30岁开始就一直在诊治更年期女性,所以当我到更年期的时候,我能比大多数女性更理性、更客观对待这个问题,心里也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当我第一次经历潮热出汗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我真的开更了吗?”

  主持人:生活中有时碰到5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她们会跟人说,“我是更年期,别招我”;也有人把“更年期”等同于不可理喻、爱发火吵架;还有人说,更年期是女性的“多事之秋”,您怎么看?

  陈蓉:您说的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们先说更年期女性爱发火。确实有一部分的更年期女性在这个阶段会容易暴躁、心烦、发火,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关注到的更年期女性特征。因为其他症状,如关节疼痛、睡不着觉,都是更年期女性自己在那默默忍受,只有对外发脾气才容易影响到周边的人。所以大家就容易形成一个固有印象,好像更年期女性就是容易暴躁、易怒、发火。还有可能是抑郁,也有一部分女性在更年期阶段脾气变好了、变平和了,这部分人其实还挺多的。大家千万不要把更年期等同于更年期脾气暴躁、爱发火。

  主持人:脾气变好的更多一些,还是脾气变坏的更多一些,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

  陈蓉:从数据上来讲,抑郁是最多的,突出表现是对原来感兴趣的事情不感兴趣了。更年期女性可能既有抑郁也有焦虑。对变平和的这部分没有做过准确调查,过去调查更多是针对焦虑或抑郁,或者两者皆有的情况。

  主持人:更年期变平和,跟职业或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陈蓉:我认为是有关系的。不只是职业,也有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成长路径、自我认知的影响。就我而言,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对很多事情的包容性会比以前好,感觉自己不容易发火了。在我的门诊当中也碰到不少这样的女性,受过高等教育且愿意向内自我探索的女性似乎更不容易发火。但是,当抑郁和焦虑来的时候,是不问你的学识、职业、家庭情况的。我也见过有家庭支持特别好的女性,仍然会经历这些抑郁和焦虑。在经历抑郁焦虑的时候,如果家里支持好一点,治疗效果会好,病程可能会短一些,更容易得到缓解。

  主持人:陈教授,您刚才说到更年期这些表现,从专业角度看,更年期的症状是病吗?

  陈蓉:当更年期症状严重困扰着这些女性的日常生活或影响到工作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认为是病。

  主持人:根据您多年诊疗,从就诊结构上来说,看病的是农村的多一些,还是城市的更多一些?

  陈蓉:我是在大医院工作,而且是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病人结构群来说,北京病人会占到40%左右,还有60%来自全国各地的。以前城市的病人多,现在交通发达了,而且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科普教育也越来越下沉,农村也可以接收到一些好的资讯。现在农村女性来找我看更年期的病人很多。我发现好多农村女性其实特别幸福,他们来的时候老公陪着或子女陪着。城市女性相对更独立,可能是工作忙,孩子和老公各有一摊事业,自己独立就诊的比例更高一些。

  主持人:从职业结构来看,跟在什么单位工作有关系吗?比如是机关事业单位多,还是企业多?

  陈蓉:我个人觉得跟单位性质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有几种职业的女性在更年期阶段相关症状可能更加严重。我们以前做过调查,如从事的职业对严谨精细程度要求高,在更年期阶段更容易发生更年期综合征。老师、医生、会计、出纳等职业是不能容错的,她们更容易在更年期阶段出现潮热、出汗、睡不着觉等情况。

  主持人:顺便问一下,男性有没有更年期,和女性有什么不同?

  陈蓉:男性也有更年期。女性平均50岁绝经,更年期从45岁到55岁之间是高发阶段,90%的人更年期都是在45岁到55岁,但是,男性往往从年龄上来说会比女性要晚5到10年。从性别上来说,女性的更年期是有标志性事件的——月经紊乱、月经停止,彻底绝经,同时因为卵巢功能陡然衰退,激素跳崖式下降,所以症状会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男性的激素变化会更加平缓,所以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比例要比女性低得多。

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关于女性“人生动荡期”的对话

对话主持人王学武

  更年期综合征如何防治

  主持人:陈教授,您谈过一个观点,80%左右的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50%的人症状比较明显,会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面对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该如何缓解症状,或者说重点在防还是治?

  陈蓉:更年期女性会有很多症状,把这些症状组合在一起,就叫更年期综合征,防和治同样重要。在更年期到来之前应该提前做好知识储备,等到更年期有这些症状变化或者月经变化的时候,心里就会不慌。

  主持人:哪些知识储备比较重要?

  陈蓉:了解多大年龄可能出现更年期,有哪些症状属于更年期综合征。我们有一些女性没有提前储备知识,当身体出现相关问题时候,到处去就诊,而不知道来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受到更年期综合征困扰的女性可能去到的科室特别多,包括骨科、耳鼻喉科、眼科、心血管科、变态反应科、心理科、中医科等等。

  有一些更年期女性会在这个阶段突发心悸,甚至会要叫救护车,这种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不是那么高,但这属于特别严重的症状。但是在这些科室,因为只是从症状入手,治疗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但如果提前做好更年期相关知识储备,女性朋友们就可能不走弯路,直接到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同时,更年期很多问题防重于治。比如月经紊乱问题,很多女性选择忍受,而非就医。但月经紊乱最好还是来医院找妇科医生或妇科内分泌医生“保驾护航”,这可以让你避免大出血,免去做无谓的刮宫或者宫腔镜手术。

  我们还可以从饮食、运动,甚至很多生活习惯方面减轻症状。更年期阶段,顺其自然的话,体重可能暴增,体重快速增加以后女性更容易潮热出汗,相关症状也会更多。如提前掌握了知识储备,可以在饮食上适当控制,适应这个年龄段身体变化,在饮食结构上做到总热量适当降低,保证蛋白质和钙剂摄入,有助于减轻更年期的症状。

  主持人:更年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般人不知道具体哪天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前预防?

  陈蓉:年龄是一个很好线索。对于女性来说,我觉得最起码在45岁左右,你应该积极认识这件事儿,提醒自己要关注到这件事了。如果不提醒的话,她有可能就忽略这个事。从社会层面需要加强更年期健康宣教。

  除了年龄以外,生理期变化是一个很好的线索。我刚提到年龄,但不是所有女性都是在50岁那一天开始变化,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45岁,个体差异很大。

  潮热出汗是更年期的一个很好的线索,失眠、骨关节肌肉疼痛等等也是线索,尤其几个线索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容易做出“更年期到了”的判断。

  主持人:您刚才说防,可以理解,治的话至少家里要有基础,比如说家庭要准备什么,就像我们现在每天戴口罩防新冠很自然,更年期女性怎么从最基础措施上去防和治?

  陈蓉:您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以后在做科普的时候,要给大家一个直接推荐。

  第一,记录月经。我们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月经紊乱了自己都不知道。月经不准时“拜访”、来了不准时走,或者经量有变化的时候,我们都要把它记录下来。如果这样变化达到两次以上,就要引起重视了,所以记录月经很重要,不需要任何特殊仪器,有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在手机备忘录和时间表上记录也是可以的。

  第二,建议备好名称带“黄体酮”的孕激素类药物。月经紊乱周期变长,如果我们不去管理,可能会发生大出血。使用孕激素药物非常简单,但没有受过医学训练的女性有时候很难自己把握,所以遇到问题及时来医院,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建议适当补充奶制品。适当补充奶制品可以增加钙剂摄入。同时还要多晒太阳、多运动,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很难通过日常饮食补足,只能靠晒太阳补充,要裸露皮肤晒,而不是隔着玻璃、衣服或伞,也不能涂抹防晒霜。晒的时间不需要特别长,基本上15分钟到30分钟就够了。

  主持人:您觉得更年期女性,提倡适量饮酒,还是干脆不喝更好?

  陈蓉:我会建议依自己的酒量而定,最好是不喝,但是不用一刀切。对于酒的获益和害处与烟的评价不完全一样。所有研究都是认为吸烟对身体不好。大部分研究认为酒不那么好,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酒在某个角度有一些益处。但至少不要喝大酒了。如果原来酒量好的女性,这时候可以和三五好友相聚,喝一点酒助助兴,我觉得未尝不可。但不要去相信“喝酒有益健康”,至少这一点目前的大部分循证医学没有支持,换句话说不要过高期望喝酒去改善你的健康。

  主持人: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碰到两个问题,从健康角度来说,动和静之间怎么处理,更年期是运动更重要还是安静更重要?

  陈蓉:这个是不同的生活哲学,我会更倾向于中庸态度。从更年期女性来说,适当运动有很多好处。首先,在更年期阶段,如果还跟原来一样吃的话,体重很容易增加,因为这时基础代谢率下降了。主要靠运动提升。我们要积极运动,运动对体重管理有益。第二,如果积极运动,实际上是有助于改善我们情绪的。跑步能让我们产生多巴胺,让人愉悦,这对缓解压力很有意义。第三,运动有助于睡眠,整天不动闷在家里,夜里容易失眠。但如果今天出去跑了三公里五公里,晚上容易睡个好觉。运动还有很多好处,比如对血脂或脂肪的重新分布有好处,减少心血管疾病等。

  从更年期管理来说,还是鼓励女性朋友动一动,但不是让大家都去跑马拉松,我鼓励大家做慢跑、瑜伽、太极,还有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

  主持人:平时您怎么运动,锻炼时间每天或每周有多少?

  陈蓉:我从小是属于那种运动基础不太好的人,反而是成年以后开始养成了一点运动的习惯。快走或慢跑,这个我觉得没有太多门槛。我最近还立了一个flag,说要减多少体重。我主要的控制体重的方式也是运动,一般一次跑3到5公里,只规定距离,不规定时间。

  今年春节以后我一直坚持隔日一次,每次运动大概在40分钟。我会做一些跳操运动,用一些免费软件给自己打卡,给自己一点点小激励。跳操或塑形就挺好,可能今天以练下肢和腹部为主,明天我就会开背,有时候会练一点瑜伽。总而言之我的锻炼是在动,但并没有特别大的强度。未来特别希望找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给一点指导。

  主持人:前面您提到了抑郁,但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在您的就诊患者当中有没有从抑郁症状发展到抑郁症的。

  陈蓉:更年期抑郁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跟其他年龄段抑郁症发病率相比,在更年期阶段抑郁症发病率更高一些。同时,如果以前患过抑郁症的人,在更年期阶段更容易复发。所以,在更年期阶段要高度重视抑郁症问题。如果不重视的话,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特别想利用科技日报的平台,建议家有更年期女性的朋友们,不论你是丈夫、儿子或女儿,当你发现家中女性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现在不感兴趣了,原来积极外向,这会儿不说话了,就要多注意一些。要跟她多聊一聊,了解她正在经历什么。如果发现有症状,请立即带她到医院就诊。

  主持人:不少读者发现,女性更年期话题受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期刊高度关注。就您了解,我国的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女性更年期健康研究处于什么阶段,与国外相比,有没有差距?

  陈蓉:客观说,中国最好的医院在做更年期管理研究方面,跟国际上可以说没有太大差距。但是我们这样专科设置齐全的医院在国内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多。在全国已经有一批在做更年期管理的医生,但是中国幅员辽阔,有广大的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是还没有得到针对更年期的更好呵护。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更年期已经从一个描述人生阶段的词变成一个贬义词。这个传统语境对更年期管理实际上是不利的,与国外相比这方面特别有差距。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在妇幼健康其实是投入很多,但更多的是去关注孕产妇,关注儿童,这是对的。但是当我们国力更加强盛,尤其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个人呼吁有关部门应该给更年期女性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与国外相比,更年期诊疗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整个社会体系管理来说,有差距。

  主持人:从专业角度看,您觉得大城市诊疗水平跟农村或者县级基层医院有什么区别?

  陈蓉:农村或者县级基层医院往往没有更年期门诊,没有妇科内分泌专业,没有专科医生,很难给更年期女性专业指导。幸运的是,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哪怕处在边远的山区或者农村最基层的女性,都是有可能接触到正确科普资讯的,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大批更年期管理医生都在做科普。很多病人有需求,但是基层医生培训没跟上,基层医疗机构相关设置没跟上,更年期管理也没有列入妇女保健的最基本范畴,这里边我觉得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知名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关于女性“人生动荡期”的对话

妇科内分泌学专家陈蓉

  更年期健康谁做主

  主持人: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孩子说,“我妈更年期”,有丈夫说,“我老婆更年期”,还有朋友说“我们家里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您觉得更年期综合征,是心理问题更多还是更年期健康管理问题更多一些?

  陈蓉: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身心疾病,不是心身疾病,也不是心理疾病。身心疾病是有客观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在全身所有其他器官都没有衰退的时候,卵巢提前衰退了,所以有人把女性卵巢衰老或者更年期当作整个人体衰老的“启动剂”“启发器”“激活剂”。通过更年期管理,我们可以把更年期综合征带来的困扰降到最低。

  同时,对于更年期的管理还不只是解决这些症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实际上就是治“已病”,但同时我们更年期管理还有治“未病”的作用。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都是未来影响我们寿命的重要因素。而更年期管好了,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往后推迟十年,甚至可能会不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年期管理意义非常重大,是治“已病”和治“未病”兼顾。

  主持人:进入更年期以后,女性本人如何正确应对?家庭、社会,乃至单位,应如何关心爱护更年期女性?

  陈蓉:更年期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是4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往往是我们职场的中坚力量,正是职业上应该大展宏图的时候。但如果我们不把更年期管起来,从国际的数据来看,大概有10%到20%的职场女性,会因为更年期综合征而退出职场或放缓自己的职业发展。

  更年期综合征如果能作为“慢病”管理,开处方就可以开一个月到三个月,而普通疾病只能开一周两周的药。更年期女性症状,大概平均会持续4年到5年,这是很长的时间,而且有一些女性甚至持续10年以上。不作为慢病管理,本来工作就忙,让他两个星期来医院开一次药,根本不现实。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在相关领域充分调研后,认识到治“已病”和治“未病”的重要作用,将更年期综合征纳入“慢病”管理。从长远来说,可以节约国家医疗资源。

  我们可预期,生命最后十年会花掉一生中绝大多数的医疗费用,而这些医疗费用大部分花在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如果更年期管理好了,这些疾病的花费会因为发病率下降而大幅降低,节约国家医疗资源。国际上做过医学经济学管理研究,投入一块钱在更年期管理上,未来大概能减少多少医疗支出,延长女性多少健康寿命。个人、家庭和单位是最直接获益者。

  前两天一对夫妻跟我咨询更年期管理事情。他们夫妻特别恩爱,丈夫也很重视,所以一起来的。我说到一些更年期健康管理,包括家人怎么支持。丈夫说,原来很想对她好,但是不知道怎么样对她好,但是跟着一起来学习更年期知识,他才知道应该怎么帮妻子。

  主持人:从专家角度,您是否建议更年期女性所在工作单位或企业,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去给她们更多一些关爱?

  陈蓉:我个人不建议单位额外关爱更年期女性。在现有社会环境中,如果给她太多额外关爱,可能会让很多女性被迫拒绝自己进入更年期,甚至会出现角色尴尬,可能会让她觉得应该退出一线、退出领导岗位。但是,作为身边的同事,我们可以建议这些女性及时就医,在生活方式或者日常沟通上给予一些支持关爱。

  如果办公室中有一位更年期女性,她特别怕热,可能就会要求空调要开得凉一点,而年轻姑娘怕冷,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作为医生,面对的是更年期女性,我会告诉她关爱是双方的,这个时候更年期女性可以大胆地和同事直接说,我得把空调开低一点。但是我作为更年期女性,可以做这么一件事,去给同屋的小姑娘买件空调衫。这样做了,办公室气氛应该会和谐很多。

  更年期会提前或延期吗

  主持人:有研究文章说,现在很多知识女性或生活条件好的职业女性,到了40岁就开始有更年期症状,这是不是现代女性更年期提前?

  陈蓉:从整个大社会层面来说,更年期并没有提前。在中国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从远古到现在都没有明显差别。但是现在我们确实感受到有些人更年期提前了,一方面是人们的话语权更大了,更容易表达出来了。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我们现有的流行病学没有跟上,确实会发现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环境因素会使卵巢功能提前衰退,最典型的是吸烟。吸烟会使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两年左右。不生育对卵巢功能也不好,有一项研究显示,生育孩子数量对绝经年龄有影响。相对来说,在生两个孩子的情况下,卵巢功能衰退较晚。反复熬夜、长期抑郁,都会影响卵巢功能。

  主持人:科技进步给您的职业生涯带来哪些便捷,或者说对提高诊疗水平有怎样的帮助?

  陈蓉:从妇科内分泌的小领域来说,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靠基础体温,那时候是没有办法测性激素的,需要从临床线索去推测。但现在很方便直接去测性激素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能测的指标也在不断进步,科技进步改变和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

  曾经有一个疾病称为“闭经泌乳综合征”。综合征意味着病理生理机制不清,在不能测激素的时候,只有依靠“闭经”和“泌乳”两个症状才能诊断。现在技术进步了,我们能准确测激素,还可以做核磁共振,可以发现更早期的病变,可以更精准地诊疗。因为科技在进步,我们这个领域能采用的诊疗手段越来越多。

  以不孕症来说,科技助力太大了。以前不能生的,可能真的就不生了,但现在人工助孕,给很多夫妇解决了问题,帮助很多不孕夫妇实现了生育后代的愿望。很多的科研成果要转化到医疗领域,从前车马慢,要转化也很慢;现在转化很快,我们以前老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但这个轴现在往上推了,在下丘脑以上还有控制,称为 KNDy(音candy,就是糖果)神经元。现在这个药已经在做三期临床了,未来我们在治疗更年期和辅助生殖领域,将有一大系列药都能用了。从整个医疗领域来看,大数据等科技进步更是改变了我们的医疗实践。

  把更年期当做人生新的起点

  主持人:您在《更好更年期》一书中写道,更年期其实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怎么理解。

  陈蓉:从我个人来说,我真的觉得更年期实际上是一个更好的年龄段,可以说是我从出生以来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时光。我的精力体力方面都很好,所以在我儿子20岁生日的那一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 “你已长大,我还未老,真好!”。也许未来我还能遇到更好的时光,因为我的妈妈快80岁了,她在我的那条朋友圈下面加了一句,“我还能跑,更好!”。

  我特别想跟大家说,更年期其实不代表失去希望,反而这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阶段,你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主持人:您好像讲过,把每一位更年期病人当作闺蜜。作为她们的闺蜜,对提升女性更年期生活质量,有什么建议?

  陈蓉:我从30多岁就开始做更年期管理,从当年我的病人比我大差不多20岁,到现在我治的病人都是跟我的同龄人,我自己也在真切切地在体验更年期综合征。最近一位更年期病人来复诊,特地改了就诊时间,就为了在一个特殊的节日给我送巧克力。她第一次来就诊的时候,她的改良K评分(注:这是评价更年期综合征严重程度的一种评分)很高,可以说她浑身上下没有哪儿是舒服的,特别难受,结果她经过治疗,效果就特别好。某种程度上我先疗愈了她,但是她后来专程送小礼物的举动给我的温暖,我觉得反过来她也疗愈了我。所以我说这是闺蜜的感觉。

  更年期可以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通过自己积极应对和适当的医疗措施干预,每一位更年期女性,可以在每一天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嘉宾介绍

  陈蓉,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担任《Climacteric》(中文版)副主编,《协和医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医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等8个杂志的编委。已出版《更好更年期》等多本专著。

  主持人介绍

  王学武,科技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出版有《乡读手记》《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乡读手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策划:王学武 倪麟 文字编辑:王烁)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