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惠农民】“吃糖蛀牙”的观念该换了!龋齿“真凶”不止有它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健康生活 > 正文

【智惠农民】“吃糖蛀牙”的观念该换了!龋齿“真凶”不止有它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2-13 15:16

  为什么从小灌输的观念是“小孩子不可以吃太多糖”?吃糖是产生蛀牙的唯一原因吗?怎样预防蛀牙?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糖和龋齿到底有没有“亲密关系”?

  吃糖=蛀牙?糖:“这个锅我不背”

  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虫牙,它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医学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四联因素学说”能更好地解释龋病的发生。这四大因素是: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

  而我们关心的高糖饮食,其实是影响口腔环境向龋病方向发展的一个主导因素。糖、淀粉、碳酸饮料、奶茶等等这些食物的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不知道细心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糖本身是不会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的,而细菌消化糖之后的酸性产物会分解牙体硬组织,造成牙齿脱矿。所以,酸性产物才是罪魁祸首!

  碳酸饮料简直就是“Double kill”!碳酸本身也是一种弱酸,饮料中的高糖分解后还会产生大量乳酸,这些酸“强强联手”,再加之“日久天长、无孔不入”,即使是人体最坚硬的牙釉质,也扛不住水滴石穿的功力。

  龋齿“真凶”找到了吗?非也!

  如果说有酸性产物就会蛀牙,那么即使不吃糖,日常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变成酸性产物,既然人人都会有酸性产物,为什么不是人人都有蛀牙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啦。

【智惠农民】“吃糖蛀牙”的观念该换了!龋齿“真凶”不止有它

  爱吃糖或者是吃糖多的人更易患龋病。即使吃等量的糖,如果吃法不一样,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假设其他外部条件一样,每天同样吃掉50克蔗糖,A君是每天早晨把全部蔗糖溶于水后一口干杯,而B君则把糖分成5份,在一整天的时间内均匀地分成5次放在口中慢慢含服,细细品味。长此以往,A君和B君除了身体的日渐丰盈,牙齿的变化也可想而知了吧。所以,吃糖与龋齿之间的关系其实还隔着一道墙——作用时间。

  糖被致病菌消化后的酸性产物与牙齿接触的时间越长,患龋病的几率就越大,也可以理解为,吃糖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是大于吃糖总量的。

  所以,在此给各位宝妈朋友们提个醒,既然小朋友不吃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那么降低频率就要放在预防的首要位置!一块糖一次吃完,好过一会儿跑来舔一舔,一会儿拿来含一含,即使总共只吃了半块糖,也不要再暗暗窃喜,误以为自己与娃斗智斗勇成功啦,殊不知是把娃一步步推向了龋齿的深渊。

  全方位防守!六招把龋齿“挡在门外”

  既然龋齿的发生是多因素的,那么预防龋齿也要全方位防守。从病因的四大因素出发,把龋齿挡在门外:

【智惠农民】“吃糖蛀牙”的观念该换了!龋齿“真凶”不止有它

  1.保持口腔卫生,抑制产酸细菌生长是龋齿预防的重中之重。

  2.坚持每次进食后都刷牙,这样能最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

  3.使用含氟牙膏可降低龋病约25%。值得注意的是:①、6岁以下应在父母与医生监督与指导下使用。②、在饮水氟含量过高或有氟病流行的地区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

  4.控制菌斑,除了有效的刷牙再配合上牙线,邻间刷等神器来辅助。定期去医院洗牙,既可以去除牙石菌斑,还可以顺便做个系统性口腔检查,把早期龋坏扼杀在萌芽期,不用等到疼得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挂不上口腔科号的时候再后悔。替牙期的儿童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果口腔卫生维护比较稳定的成年人可以6—12个月进行一次。

  5.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含蔗糖食品,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降低吃糖的频率最重要,频率大于总量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6.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乳牙及恒牙早期进行窝沟封闭。

  最后祝大家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穆静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策划:武玥彤 宋雅娟

【智惠农民】“吃糖蛀牙”的观念该换了!龋齿“真凶”不止有它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年前6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同比增长76.9%

  • 贵州榕江:送别抗洪抢险救援队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