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作为科学顾问,看完《流浪地球 2》有哪些感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作为科学顾问,看完《流浪地球 2》有哪些感受?

来源:光明网-蝌蚪五线谱2023-02-03 13:25

  作为球2科学顾问和10年以上的资深科幻/奇幻爱好者,我其实很早就看到了全片,不得不说剧组的工作远远超出了期待,把我们之前设想的未来都真实地落实在了荧幕上。

  我想跟大家聊聊科学设定时的感受,给大家一些剧组工作方式的参考;然后再聊聊对我自己研究领域的意义。

  在我眼里,幻想类作品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核心「幻想」和故事主线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与现实类作品最大的不同。

  如果在一个幻想世界,剧情发展依然和现实世界没有半点区别,那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作品。要知道,现代社会建立在一种「脆弱而又稳定」的平衡之上,任何规则的打破,比如一场大流行,都会带来整个世界从经济、政治、文化到军事和科技上全方面的反馈。

  《流浪地球2》电影海报

  假如我们依据这个原则把科幻/奇幻作品做个简单分类:

  第一种,故事主线放在现实依然没有违和感,那作者/主创团队显然没有仔细思考幻想设定可以带来什么独一无二的不同,这叫做披着科幻/奇幻皮的XX故事(比如爱情/喜剧/惊悚等等);

  另一种,故事的推进深度依赖「幻想设定」,如果幻想设定来自于现实科技推理而来,e.g.机甲、星际飞船,那么 「科幻」是成立的;如果幻想设定来自于某些玄学推理而来,e.g.斗气、魔法,那么「奇幻」是成立的;

  因此,核心幻想创新、世界和故事逻辑自洽,且对世界探讨深入的科幻/奇幻类作品是这些年的稀有因素,因为很少有作者/编剧可以同时在文学、生活、科技、自然科学、宗教领域都有深入的洞察和思考,并把思考反馈在故事的方方面面。

  从这个角度讲,《三体》、《流浪地球》都是优秀的科幻作品,而《诡秘之主》属于优秀的奇幻作品。

  外骨骼剧照

  对于电影来说,我们在设计世界观的时候也秉持「What If - How To」的推理想法,即从现实科学/社会学出发,推理在核心幻想下的某件事的运作方式。总结来看,这些推测或许是我以前根本不会去想象的(当然,必须说明这其中包含剧组各部门的工作):

  如果「What If」已知人类灭绝危机,且公布给全人类,那么人类会有什么初始反应「How To」?-- 社会秩序大乱,战争频发,但是科技会加速发展,世界一片焦土,即末日视角,计划经济体制

  如果「What If」地球面临太阳毁灭危机,那么人类会如何自救「How To」?-- 方舟计划、逐月计划、数字生命计划和移山计划

  如果「What If」地球正在停转,那么世界会如何变化「How To」?-- 60小时与24小时双轨制,离心力降低导致赤道海平面下降,北半球海平面上升,一些城市被淹没,即历法、气温、海平面、物质等变化

  果「What If」人类正在论证方舟计划,那么飞船应该怎么建造「How To」?-- 人类需要大规模进入近地空间开展建造工作,即需要太空电梯

  如果「What If」已知太空电梯可以建成,那么太空电梯轿厢推进会是什么样的「How To」?-- 喷气+磁吸结合体

  如果「What If」数字生命真的可行,那么人类是怎么样完成意识上传的「How To」?-- 扫描存储记忆,脑机接口存储思维,即数字生命备份卡

  如果「What If」数字生命真的成功了,那么这么一个强大的有意识的个体会怎样对待人类「How To」?-- 一手策划各类事件,即MOSS

  ......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坚持核心幻想设定的情况下,用科学推理完成、并直接影响到剧情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一个优秀科幻作品。

  如果从我自己的专业角度(通信和信息处理),我想说《流浪地球2》其实根植于我们对未来的推理之上,也具象化了很多我们期待传达给观众的东西。比如:

  形象化科普了月球上的通信系统结构,

  给大家提供了了解根服务器和IPV6架构的兴趣(虽然设定和现实不完全准确);

  预测了数字生命诞生后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

  讨论了数字生命计划如果真的存在,大众对此的态度(底层人民喜欢,高层不喜欢);

  科普了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一闪而过的神经网络结构);

  科普了无线基站和地面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550C抢夺无人机控制权);

  实证了无人机在军事领域未来的重大潜力(无人机集群化作战);

  介绍了互联网是分层的现状(发动机同步网络基于网络切片概念);

  ......

  剧照

  我觉得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引起相关从业者的兴趣,而正是这些细节的集合,才让未来的世界栩栩如生。

  作者:崔原豪 《流浪地球2》电影科学顾问、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

  策划:蔡琳、宋雅娟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加紧生产

  • 广西强化防汛备汛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