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故?遇到了又该如何自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故?遇到了又该如何自救?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2-11-22 19:26

  10月29日晚

  约10万人涌入

  韩国首尔梨泰院胡同内

  参加万圣节活动

  踩踏事故发生时

  大约18平方米的空间挤满了300多人

  图源:澎湃新闻

  导致前方有人跌倒时

  密集的人群层层倒下

  被压在下面的人们根本无法动弹

  最终酿成惨剧

  震惊之余

  这起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踩踏事故?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何自救?

  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故?

  单从本次梨泰院事故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点:

  1. 事发场地狭小,是一条从梨泰院洞的世界美食街延伸到地铁梨泰院站1号出口的小巷,这条巷子长45米,宽仅4米,为下坡路,且一侧为酒店外墙,无备用出口。

  2. 现场过度拥堵,当天为庆祝万圣节,现场人流量暴增为平日10倍,达到10万人规模,耽误了救援工作的展开。

  3. 现场缺乏有力疏导、引流措施。

  图源:新华社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麻庭光从1999年开始做有关踩踏事故的研究。对于踩踏事故背后人群心理原因,他提出踩踏事故根据恐慌类型来区分,一共包括三大类:

  对于这次踩踏事件,他认为更像是扰流型恐慌,这种踩踏一般是因为管理失误造成的。

  从事故发生的过程来看,踩踏事故发生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能量不断聚集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能量突然释放的过程。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可分为人群自由移动、滞留、拥挤和踩踏四个阶段。

  在自由移动和滞留阶段是参与人数的积聚——量变过程。当参与人数达到一定量(景点室内达到1平米/人;室外达到0.75平米/人)时,即到达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度。

  如果在临界度时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对人群进行安全疏散,事故便不会发生。反之,则进入拥挤和踩踏阶段,即发生质变过程。

  为什么踩踏如此危险?

  事实上,几乎所有踩踏事故中的伤亡都不是由踩踏本身造成的,踩踏事件发生时,伤者胸部受到挤压从而导致创伤性窒息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此外踩踏事件还有可能导致挤压综合征,引起横纹肌溶解,也有极少数伤者被踩踏后,因内脏破裂出血导致死亡。

  图源:CGTN

  2014年,印度甘地·迈丹地区也曾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件,在事后对33例死者尸检时发现,大部分死亡原因为创伤性窒息(54.55%)和休克(39.39%),还有6.06%出现头部外伤。

  有资料显示,成年人胸腹部受到40kg至50kg,较健壮者受到80kg至100kg的压力时,就有可能导致死亡。曾有一项研究对过去全球几起踩踏事件中,现场栏杆弯曲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拥挤的人流最大产生了1000磅(约453kg)的压力。

  图源:澎湃新闻

  解放军兰州总医院胸心脑外科医生王向阳曾介绍,创伤性窒息是由于外力挤压胸部、上腹部,冲击腔静脉,通过血流传到颅内血管,引起头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弥散性出血的一种综合征。

  其中,脑皮质、视网膜、眼结膜、口腔黏膜、面颈以及上胸部皮肤均可出现弥散性点状出血或淤斑,严重者可引起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遇到踩踏事件如何自救?

  首先,最好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应当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规划撤离方案。

  图源网络

  如果发觉拥挤的人群

  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

  应该马上避到一旁

  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

  一定要先稳住双脚

  顺着人流走

  不要逆流而上

  如有可能

  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

  待人群过去后

  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如果没有机会离开人群,就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同时确保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

  如果遇到集体撤退,恐慌是最致命的,此时哭闹叫喊,不但会引起人群恐慌,还浪费氧气和体力。

  如果不慎摔倒

  应双膝尽量前屈

  护住腹腔和胸腔重要脏器

  侧躺在地

  如果可以

  一定要第一时间爬起来

  设法爬到靠近墙角位置

  身体蜷成球状

  双手在颈后紧扣

  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END

  资料来源:北京科技报、新京报、澎湃新闻

  医学界、CGTN央视财经、朝阳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科普中国

  整理: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金秋时节,之江大地热情涌动。浓郁的亚运氛围中,“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9月8日起隆重举办。
2023-09-21 10:29
日前,《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揭示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的论文,这项研究或将以全新角度推动锂硫电池发展
2023-09-21 10:27
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高电磁屏蔽指标,才能实现高灵敏度观测。 SKA中频天线的背架是空间网架结构,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
2023-09-21 10:26
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索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感受显示领域的“未来之光”。
2023-09-20 15:00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2023-09-20 04: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