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评价零点猜想研究成果及意义”? 张益唐回应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如何评价零点猜想研究成果及意义”? 张益唐回应

来源:光明网2022-11-11 10:18

  11月10日,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和夫人孙雅玲与知乎答主进行在线交流,张益唐在知乎发布回答,就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成果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回应网友提问。

  知乎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平台,聚集着众多科研人群。张益唐的回答发出后,迅速冲上知乎热榜,相关话题浏览量破千万。

“如何评价零点猜想研究成果及意义”? 张益唐回应

  此前,张益唐提交的《离散均值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论文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正式对外公开,被认为是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张益唐本人也因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和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被称为“被闪电击中两次的人”。

  在外人眼中,张益唐是一个“扫地僧”般的存在。“您多年来一直思考难度极高的数学大问题,有没有想过放弃,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在访谈中,知乎首席技术执行官李大海向张益唐提问。

  对此,张益唐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且喜欢同时思考几个问题,一个问题初步想出来了,就继续攻克其他问题。

  “我觉得我大概这一辈子就是做数学的命了,我不做数学都不知道干什么。”张益唐认为数学是自己的宿命,未来也不会丢掉那些大问题,“别人谈过有没有退休的问题,我说如果我真的离开数学了,我确实不知道我该怎么活。”

“如何评价零点猜想研究成果及意义”? 张益唐回应

  张益唐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数学系学生刘子灏是一个数学爱好者,高中曾获得伯克利数学竞赛(BMT)微积分全球第一名,经常在知乎上进行数学理论科普。在线上访谈中,刘子灏希望张益唐给热爱基础科学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张益唐表示,年轻人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优势不断学习,同时发挥想象力,不要把前人的东西看成至高无上的。“这个东西别人这么做的我能不能换一种做法,或者我能不能突破它?不断自我提问,不断自我尝试,走出新的路子来。”他鼓励年轻人勇于突破,“你们的前程是非常远大的。”

  张益唐自己也一直在突破。从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到证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他不停地在数学王国里探险。前几天论文公开后,他在北大读研时的导师潘承彪评价:“今天听了益唐讲的想法很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筛法新思想,有很大发展潜力,可实现起来很难。”

  听到导师的评价后,张益唐当即回复:“听了潘老师的肯定,比听一万个人的赞扬更有价值。”

“如何评价零点猜想研究成果及意义”? 张益唐回应

  除了学术成就,网友们对张益唐的人生经历也很感兴趣。博士毕业后,张益唐没能拿到导师的推荐信,难以在美国学术界找到一份长期工作,也不愿意转行到计算机、金融等高薪行业,曾住在朋友的地下室,在连锁店赛百味打工。

  前段时间,有导演想找他拍电影,称赞他的故事和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的《美丽心灵》一样精彩。张益唐曾经在飞机上看过《美丽心灵》,没有耳机,只看画面和字幕,“看的哑巴电影”。他觉得《美丽心灵》拍得很精彩,但却对拍自己的电影提不起兴趣。

  就像电影里穷小子遇上爱人的情节,穷困潦倒的张益唐认识了妻子孙雅玲。在知乎访谈中,当被问到当时是如何被张益唐吸引时,孙雅玲开玩笑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第一次见到他我觉得特别土气,但我觉得自己没考上北大,找个北大就可以了,这一条就够了。”

  很多人说张益唐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孙雅玲特别认同。她注意到丈夫工作时不怎么说话,回家后吃完饭就回房间,“耳机一挂自己听音乐,玩自己的”。她觉得这样不行,就每天把菜切好让丈夫回家后学炒菜,结果张益唐“把鱼翻得皮都没有了”。

  “除了数学,他哪一点都不如我。”孙雅玲笑着说。

  孙雅玲努力拓展丈夫的社交圈,邀请张益唐的同事周末到家里聚会,拉着丈夫一起去旅游。一次去欧洲旅游,张益唐一开始拒绝,但听说可以听交响乐才答应下来。在维也纳,张益唐在维也纳大学寻找数学家哥德尔的雕像,在音乐厅听交响乐演奏,当听到有很多著名大家的乐曲时,他兴奋地拉着孙雅玲的手说:“谢谢你!”

  在孙雅玲眼中,这是丈夫身上少有的浪漫时刻。大多数时候,张益唐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喜欢听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对布拉姆斯的作品情有独钟。

  此外,孙雅玲还在知乎访谈中透露,张益唐年轻时喜欢听歌手苏小明的歌。前段时间去普林斯顿时,他们夫妇住在北大校友吴刚的家里,张益唐还用卡拉OK唱了一首苏小明的歌,“虽然跑调,但唱得还挺投入的。”

  张益唐喜欢读古诗,尤其钟爱杜甫的诗,“百读不厌,怎么品这个味道都觉得特别好。”“‘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对得非常好,而且很自然,流传了一千多年,让后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品它的味道。”

  几十年里,张益唐读着故事,听着交响乐,在数学的世界里思索、漫游。“法国一个著名的数学家讲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真正的数学都是在你踏上公共汽车那一瞬间想出来的。”张益唐在知乎访谈中说,“但是我认为这个背景还是一句话,必须要有深厚的积累,什么都不想,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

  除了天长日久的积累,孙雅玲还将丈夫的成就归功于他天才的记忆力。有一次,他们去西北师范大学访问,参观博物馆,张益唐只要在一幅字面前停留两分钟就能把内容全部背下来,“馆长特别激动。”

  张益唐至今记得,9年前他第一次访问普林斯顿时,有人问哪一句古诗最能概括他的心境。他引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里第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今天在知乎访谈中再次被问起,他说,“还是这句。”

  张益唐年轻时喜欢喝白酒,最近喝得少了。之前喝绿茶,现在也喝白茶。他帮9岁的小孙女讲数学课,小姑娘今年上四年级,已经被选拔进学校的数学天才班,梦想是长大后得菲尔茨奖,替爷爷完成心愿。

  “其实对这个奖我也没什么遗憾,我没有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张益唐说。

  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要求获奖者年龄在40岁以内。40岁时,张益唐正在送外卖、打零工,在人生的低谷中挣扎“流浪”。

  如今,他用证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映照了诗圣那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刘看山)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