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2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王淦昌便是其中一位。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的首倡者,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值此王淦昌院士诞辰115周年及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科普中国、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核学会、光明网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追忆王淦昌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
原子弹成功爆炸前后,毛泽东主席两次提出来:“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制造氢弹比原子弹要复杂得多,当时国外文献上几乎只字都未透露这方面的资料,要完全靠自己探索。
在氢弹研制突破的过程中,王淦昌更是忙碌,从核材料部件的研制,到产品设计、爆轰实验、物理测试等都要过问;研究室、车间、实验现场、试验基地,他都要去。他要求大家要像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那样严谨细致。
1967年6月17日上午,一架轰六甲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伴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成功,当量330万吨,巨大的火球让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仅仅用了2年8个月,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了法国前面,从此迈进了世界核大国的行列。
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炸后,王淦昌继续隐姓埋名,在技术上成功地全面领导了我国的三次地下核试验。我国之所以仅用三次核试验就基本上过了地下核试验的技术关,是和他的出色工作分不开的。
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1975年10月27日,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1976年10月17日,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由此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测试关键技术。
1978年,王淦昌奉命从绵阳调回北京,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担任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此时的王淦昌,才终于在公众场合,重新开始启用自己的真名——王淦昌,为17年的隐姓埋名,画上了句号。直到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原子弹研制的“老头”王京,就是那个消失在世界物理学界的科学家王淦昌。启用真名后的王淦昌,已是古稀老人了,他又在做什么呢?
文字整理:光明网记者蔡琳、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