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何子文课题组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探究红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该研究首次以一个同资源种团为研究对象开展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为生态与进化基因组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
研究人员通过最新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从头测序组装了40余种红树及近缘陆生植物的高质量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其他序列,重建了涵盖所有现存红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系统发育基因组的分析结果表明,红树的起源时间并不局限于以往认识的少数几个时间窗口,而是在数千万年里陆续发生了27次独立起源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红树与其他陆生植物相比,其物种增长速率要小得多。这暗示了红树物种在潮间带极端环境中的脆弱性,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多次物种灭绝事件。目前发现的几个红树灭绝种的化石支持这一假说。
为进一步验证红树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是否足够强健,研究人员对现存红树物种的历史群体大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红树物种在海平面快速变化时期发生了种群规模急剧减少和破碎分化。这说明虽然红树植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潮间带环境适应性,但在面对气候快速变化过程中仍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导致部分红树物种在历史上发生灭绝。在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加的多重冲击下,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更严重的威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数据分析,厘清了红树植物的27次独立起源,解析了红树适应性进化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了“占据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植物物种数量为什么这么少”这一谜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2-01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