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被拐儿童如何改名换姓办户口?这个问题必须回答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被拐儿童如何改名换姓办户口?这个问题必须回答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12-10 09: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近几天,“打拐”话题再上热搜。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终于找到失散了14年的儿子,认亲现场令人不禁落泪。一个原本温馨的家庭,一旦为人口买卖犯罪所害,即便有了眼下看似圆满的结局,也很难再回到从前的模样。为此,公众普遍痛恨“人贩子”与买孩子的人。

  除了打击人口买卖双方之外,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样需要追问:那些被拐卖、又被找回来的孩子,为什么都能顺利落户、成功“洗白”为正常人?是什么人、什么机构以何种方式为他们办下了户口?其中又是否有滥用公权力的嫌疑?

  从常识上看,要给一个孩子落户并不简单,办理手续的人要有父母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父母单位或街道、村庄的证明信,正规医院开具的孩子出生医学证明等。这些繁琐、细致的要件,虽然显得有些麻烦,但正是防止有人“浑水摸鱼”的必要条件。在这套制度下,一个人要成为“社会人”,其个人信息需要得到严格认证,有了这样的“认证”,他的身份才能得到户籍制度的确认。

  理论上,被拐儿童绝不具备正常上户口的必要条件。证明信是怎么开的?出生医学证明是哪里出具的?这些本应起到防范作用的“关卡”一再失守,难免令人感到担忧。从过去的案例来看,许多成年后才被重新找回的孩子,都有了新的身份、新的户口。这里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哪些人“配合”了买孩子的人?不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类似情况可能还会继续出现。

  这并不是说,被拐卖的孩子就不能有正常的学习、工作条件,而是说户籍管理工作理当尽到审核义务,起到社会预警作用。如果被拐卖的孩子总是能轻松顺利地完成“再社会化”过程,买孩子便成了一件“方便”的事。这在实质上构成了对拐卖行为的制度性助力,其隐患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据报道,早在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发现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出生医学证明》申报户口的线索。近日,有打拐志愿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河南省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证被盗,近10年未破案。无论是相关证明失窃或遭人伪造,还是有“内鬼”主动为被拐儿童“洗白”身份,有关部门都必须严查严处。其中,如果有户籍、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涉案,更要成为查处的重点。

  12月9日凌晨,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孙海洋之子孙卓及另一儿童符建涛被拐案,山东聊城阳谷县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对被拐孩子户口办理问题展开调查,初步查明:孙卓,即孙海洋之子,现用姓名为国某,户籍地在黑龙江省某市。报道中涉及的另一名被拐儿童符建涛,现用姓名为吴某某,户籍地在本县。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凡涉及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将严肃处理。

  户籍承载公民基本信息,其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户籍造假问题,被拐儿童非法落户只是其中一端。这些问题说明,户籍管理工作有不容忽视的权力寻租空间,对此,有关部门还需深挖彻查,堵住制度漏洞,防止有人以权谋私。

  社会上,一直有声音呼吁:有关部门应在户籍管理工作中加强数字化建设,形成人口信息的全数字化流转,在技术层面上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具体到防范人口拐卖犯罪上,也有人建议:应从源头上对新生儿及其父母采集DNA、血型、手指纹等,建立信息库;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未成年人,要审核其DNA信息库是否一致等。这些建议未必都可行,但有关部门还应积极探索这方面的作为空间。

  打击拐卖儿童,既要抓住“现行犯”,也要精准打击犯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被拐儿童如何落户,便是一个关键环节。唯有持续织密治理网络,才能实现“天下无拐”。

  胡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