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研究为鸟类“正名”:它们有嗅觉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新研究为鸟类“正名”:它们有嗅觉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7-15 09: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割草的气味使欧洲白鹳注意到暴露的猎物。图片来源:ARTERRA

  大约200年前,美国著名鸟类学家John James Audubon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将一具腐烂的猪尸体藏在灌木丛下,以此来测试鸟类是否借助嗅觉进行捕猎。结果,这些鸟全然忽视了这具尸体。

  Audubon把这个结果当作鸟类依靠视觉而非嗅觉来寻找食物的证据。尽管后来有证据表明秃鹫和其他一些鸟类会通过气味猎食,但大多数鸟类对气味不敏感的观点依然存在。

  “甚至生物教科书已经明确表明,鸟类几乎没有嗅觉,现在许多人都这么认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生态学家Danielle Whittaker说。

  近日,两项有关鸟类行为和分子层面的研究瓦解了上述陈旧的观点。其中,美国研究人员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发现,鹳会利用刚割过的草散发出的气味寻找合适的觅食之处。另一项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在分子层面记录了鸟类的多种功能性嗅觉受体。相关研究发表于《综合与比较生物学》。

  2008年,德国分子生态学家Silke Steiger团队分析了7个目中的9个鸟类物种的基因组,发现了许多嗅觉受体基因。嗅觉受体是一类可以与气味分子结合的特殊蛋白质,它们负责向大脑“汇报”气味相关的信号。

  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Christopher Balakrishnan和研究生Robert Driver研究了一些现有的最佳鸟类基因组,并对蜂鸟、鸸鹋、鸡等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许多新的嗅觉受体。

  在这些结果中,鸸鹋的基因组尤其令Whittaker感到惊讶和兴奋。鸸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鸟类,因此,这一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暗示,所有鸟类的祖先可能也有一套多样的嗅觉受体基因,也许嗅觉从一开始就对鸟类至关重要。

  第二项研究最初的灵感来自一位德国小学生的提问。在德国一所学校的拓展项目中,一位小学生问科学家,当地的欧洲白鹳是如何找到那些刚刚被割过的草地的。在那些地方,昆虫和啮齿动物等猎物最容易暴露,是饱餐一顿的好地方。

  为了找到答案,德国马普学会鸟类研究所生态学家Martin Wikelski驾驶飞机在春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盘旋观察了70只鹳。他们注意到,即使鹳没有看见人们割草,也没听到割草的声音,它们也能找到位于上风处被割过的草地,就好像是被割草的气味所吸引。

  为了证实这一猜想,Wikelski团队将割草散发出的气味,也就是三种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喷洒到了没有被割过的草地上,结果鹳群“蜂拥而至”。

  “这非常清楚地表明,这些鸟几乎完全依靠嗅觉觅食。”Whittaker说。

  所有这些结果表明,鸟类的嗅觉不应该被忽视。更多研究还发现,鸟类能够感知植物散发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的信号,甚至可能依赖气味进行交流。这些线索的使用可能普遍存在于鸟类中,只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辛雨)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中国电影日活动

  • 赞比亚举行隆重活动纪念“非洲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日本国立天文台团队对宇宙年龄只有26亿年时的一个星系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这个神秘的棒状结构。它的出现非常令人意外,因为其特征本应摧毁这个棒状结构,但它看起来却极其稳定。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