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色列发现长相怪异“新人类”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以色列发现长相怪异“新人类”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28 09: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4万年至12万年前,一些最早的现代人冒险走出非洲进入中东,他们可能遇到了一个长相怪异的尼安德特人,但后者的石制工具和现代人的一样。这个在以色列发现的新化石引发了古人类学家的激烈争论:它是中东已知的最早尼安德特人,还是之前未知的尼安德特人祖先的晚期遗存?

  英国剑桥大学古人类学家Marta Mirazon Lahr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在非洲和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上发现看起来非常原始的工具制造者,是一个“重大发现”。

  中东地区是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交汇的“十字路口”。在以色列发现的现代人化石可以追溯到13万年前,而直到7万至6万年前,可识别的尼安德特人才出现在该地区的化石记录中。化石和古代DNA均表明,尼安德特人起源于40多万年前的欧洲,之后来到中东,可能在这里遇到了走出非洲的现代人,并与之繁衍。

  这些新化石是过去几年在以色列中部一个石灰岩采石场的天坑中发现的。2010年,一个施工队在该地点发现了第一批工具。接下来的5年,一个由希伯莱大学考古学家Yossi Zaidner领导的团队从Nesher Ramla的露天遗址中,挖掘出一块古代头骨的碎片、一块几乎完整的颚骨和一颗臼齿,它们很可能来自同一个人。根据日前发表于《科学》的两篇论文,科学家还从同一沉积层中挖掘出了可追溯至14万年至12万年前的动物骨骼和打火石工具。

  这些石器是用所谓的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这是该地区现代人也是后来出现在该地区的尼安德特人的典型特征。但是,特拉维夫大学古人类学家Hila May认为,这些化石显然不是智人。May说,这些化石“怪异”地混合了古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例如,强壮的下颚和臼齿与尼安德特人相似,但头盖骨的顶部更厚,更像人类的古代祖先。

  特拉维夫大学牙齿人类学家Rachel Sarig说,这些臼齿的内部结构让她想起了在以色列Qesem洞穴中发现的可以追溯至大约40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这表明,这些化石属于以前未知人属人种的“晚期幸存者”,或者属于生活在中东地区的另一谱系尼安德特人。特拉维夫大学古人类学家Israel Hershkovitz说,它们也可能属于尼安德特人和古人类的混合体,这将为在大约79万年至13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横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不同类型人群增加一个新的成员。

  在论文结尾,研究人员提出一个观点:这些化石混合了古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可能是某一群体的“晚期幸存者”,该群体可能是欧洲和亚洲早期和晚期尼安德特人的原始种群。

  然而,这一结论遭到了质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古人类学家Jean-Jacques Hublin表示,这些化石太新了,不能代表尼安德特人的原始种群。已知的尼安德特人祖先最早生活在40多万年前的西班牙。

  “这是对化石证据的过度解读。”他说。相反,他认为古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特征的混合可能反映了地区差异,生活在中东的尼安德特人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不同,或者至少是不同群体的混合。在他看来,牙齿是对化石进行分类最重要的身体部位,“这颗牙齿就像尼安德特人的牙齿”。

  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古人类学家Mirjana Roksandic也认为,Nesher Ramla标本太年轻了,不能作为尼安德特人来源的严谨证据;但新化石表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在中东的交流比之前认为的要早。文乐乐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