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狄大卫:以“好玩”的心态做科研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狄大卫:以“好玩”的心态做科研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5-25 09: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狄大卫(左)正在做科研。浙江大学供图

  ■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柯溢能

  在和煦的阳光里往返于校区之间,搭建半导体光电器件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桥梁,这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狄大卫近期工作的日常。

  不久前,由狄大卫等人共同发明的一项技术,显著提高了绿光混合维度钙钛矿LED(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为扩展钙钛矿LED器件设计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此前,狄大卫与合作者们在新型电致发光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产生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他也因此入选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等。

  就像“在沙滩上随意捡贝壳”

  人类对光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说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那么LED则点亮了21世纪。作为LED家族的重要一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掀起了新的技术革命。

  在目前的OLED材料中,基于稀有金属铱的磷光材料性能最为优越。然而,由于受到发光机制的影响,其在高亮度下的效率还是受到了限制。而且,这类OLED材料普遍成本高昂,制备过程也存在潜在的毒性。此外,OLED制备中所用到的真空蒸镀方法,其成本与能耗较高,但更低成本的溶液制备方法无法实现类似的效率。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一直是研究人员努力探索的方向。

  “发光效率也有极限,这就好像是压在我们头顶的‘五行山’,要实现突破就要在新的框架中开展研究。”谈到自己的研究,狄大卫如数家珍。

  2016年,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的狄大卫与合作者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卡宾金属发光分子。他们基于这种分子设计了溶液法的OLED,器件发光的外量子效率高达27.5%,创造了低成本溶液法LED效率的世界纪录,达到与真空蒸镀OLED类似的水平。这项基于新型有机发光分子的高效率OLED研究,被学术界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高效率卡宾金属发光分子的发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时与团队合作的化学家们合成了许多材料,请狄大卫做一些简单检测。但他却非常认真地分析其中的发光机制,并在各种实验中探寻规律。他很享受实验的过程,“从0到1自由探索的过程,追随的是自己的内心,就好像在沙滩上随意捡贝壳”。

  通过钙钛矿与聚合物的结合,大幅提高世界上最年轻的发光技术——钙钛矿LED的效率,正是狄大卫与现已是浙江大学研究员赵保丹在剑桥合作实现的。他们将钙钛矿LED电致发光外量子效率提升到20%,内量子效率接近100%,在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

  “狄老师的大脑每天都能迸发出新的观点。我的导师就曾打趣地对他说,‘天才与狂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赵保丹说,“对科研纯粹的喜爱驱使他去思考,也会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

  一口气攻读了两个博士学位

  狄大卫对科研的喜爱,还表现在他一口气攻读了两个博士学位。

  “很多人说我的两个研究方向正好相反,一个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一个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其实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半导体器件实现光电转换,理论上是两个互逆的过程。”他说。

  2011年,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狄大卫,偶然间发现量子点硅太阳能电池在有电流通过时发出了红色的光。经典教科书中早已揭示,作为间接带隙半导体的硅,通常是不会发光的。这一道光激发了他对发光二极管的浓厚兴趣,也因此将他带入了一个新的研究世界。“科研的魅力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好奇心是保持这份热情的源泉。”完成了工程学博士的学业,狄大卫又向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提交了物理学博士的入学申请。

  导师建议狄大卫直接从事博士后研究,但狄大卫婉言谢绝了,他选择再次从学生做起。“我想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作为博士生,虽然生活待遇会比博士后差很多,但拥有更多的学习和自由探索的时间,也更容得下失败。”

  正因如此,无论是最初的OLED课题,还是后来接触的钙钛矿LED研究,狄大卫都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尝试。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同事们开发的钙钛矿LED原型器件,最初只能亮两三秒,狄大卫当时看后心想这大概只能做个闪光灯。由于他在高效率OLED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因此对于后续提升钙钛矿LED效率,以及对其发光机制的研究,都有着清晰的思路。

  外量子效率是衡量LED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将OLED的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以上,整个领域用了20多年,而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从小于1%到超过20%,在领域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4年。

  狄大卫表示,做研究就好像玩游戏,不仅要追求“通关”,还要尽量达到“完美”。“要去寻找那些隐藏的宝藏,追寻研究的极限。”

  除基础研究外,狄大卫也在努力将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持续推进。“整个OLED产业的规模巨大,但原始核心技术很多仍被国外掌握。让关键发明专利在国内产生,为未来相关产业在中国的自主发展打下基础,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使命。”

  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指南针”

  打开狄大卫的浙江大学个人主页,第一段话就写着“欢迎海内外优秀学生与博士后的加盟”。自从2018年回国后,他的身份也转变成了博士生导师与课题组组长。“要做到科技自立自强,青年人应当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困难都会找狄老师。”课题组成员连亚霄说,“他非常乐于和我们交流,但从不会直接指出‘新大陆’在哪里,而是给我们提供‘指南针’,鼓励大家自由探索,获得意外的惊喜。”

  “做科研的过程本身就是去探究未知事物的过程,需要用好奇心照亮每一个未知的领域。”因此,每当面试申请进组的博士生与硕士生时,狄大卫都会问他们一个“灵魂问题”——“你是否真正喜爱科学研究?”

  对每一名学生的学术发展,狄大卫都非常关心。一开始他并不会把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交给新生。“一入门如果就被难题吓到束手无策,比较容易产生挫败感。但科研应当允许甚至鼓励失败。多次可重复的失败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研究结果,它将最终导向成功。”

  作为带领学生在前沿基础研究“大海”中航行的“船长”,狄大卫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甚至将自己的业余爱好都搁置一旁。对于他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和探讨,这比其他的爱好更有趣。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