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首页> 光明科普> 要闻 > 正文

“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来源:光明网2025-03-03 17:24

 光明网讯(记者 张佳兴)“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年来,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些保护成绩反映了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的不断拓展,一些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亚洲象野外种群(沈庆仲/摄)

  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野生动物“明星”逐渐出圈,云南亚洲象北迁引发全民守护、东北虎豹“跨境户籍”牵动国际协作、大熊猫濒危程度“降级”再度引发世界关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彰显了我国对旗舰物种保护的“升级”。

  那么,为何要重视保护恢复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其他非旗舰物种不重要吗?什么是“伞护效应”?

  “伞护种”撑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伞

  其实,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是保护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生境,也就是常说的栖息地。

  “伞护效应”就是指通过保护某一关键物种(伞护种),间接庇护其栖息地内的其他生物及生态系统,像撑开保护伞一样庇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在对旗舰物种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为其他物种提供保护。

“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

  例如一只成年雌性东北虎的狩猎范围可达450平方公里。通过在横跨吉林与黑龙江两省设立面积达1.41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仅保护了目标物种,同时也保护了栖息在该区域其他物种。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灵——从树冠层的啄木鸟到陆地上的梅花鹿、野猪——再到土壤中的蚯蚓,都因东北虎的存在获得“额外”庇护。

  如今,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生态系统正在被整体保护、修复和治理,顶级捕食者的回归触发级联效应。野生东北虎、豹逐渐在沉寂中“苏醒”,数量分别由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至70只、80只左右,棕熊、紫貂、原麝、中华秋沙鸭、金雕等野生动物,以及人参、松茸、东北红豆杉等野生植物的种群也在不断恢复壮大。形成“动物调控-植物更新-土壤修复”的正向循环。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中国范式

  据悉,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约3100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000余种。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冲击、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影响,野生动植物面临一定程度的生存压力。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显示,我国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物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9%,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到21.4%。

“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谢建国/摄)

  面对此种境况,营造好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环境十分重要。

  针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现状,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为野生动植物保驾护航法律武器少不了。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三有”动物名录,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这些法治保障,为野生动物保护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针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碎片化问题,我国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制定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进一步明确创建、设立和建设工作程序。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布局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整合设立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麋鹿、蓝冠噪鹛、朱鹮等一批旗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推动以旗舰物种为引领的重要生态系统全面高水平保护。

  旗舰物种保护成绩单

  通过系统保护,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

  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40年前仅存2群、不足10只增长至7群、42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7000余只,亚洲象野外种群由150余头增长至300多头,藏羚羊野外种群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6、7万只恢复至30多万只。

“以点带面”的保护: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珙桐(中国鸽子树)

  野生攀枝花苏铁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株增长至38.9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6种濒危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华盖木、云南蓝果树等多个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华盖木由6株增长至1.5万多株,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被发现时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人工苗数万株。

  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成绩单揭示了“以点带面”的生态治理哲学。旗舰物种的复兴不仅是单一物种的胜利,更是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缩影。

  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主题是“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相信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从单一物种到系统治理、从专业保护到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范式,将助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进程越来越快。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