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医”路守护,为大熊猫建立起健康防线
首页> 光明科普> 环保科普 > 正文

“医”路守护,为大熊猫建立起健康防线

来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25-02-22 13:09

  大熊猫,黑白分明的外表,憨态可掬的形象,总是让人心生喜爱,它们奔跑、嬉戏的身影中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活力与快乐,治愈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但,别忘了,大熊猫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是一样的,既展现着生命的灵动,也同样会受到疾病的侵袭。

  所以,为大熊猫建立坚固的健康防线,是关乎它们生存和种群延续的关键所在。

  健康生活,“医”路守护

  兽医李才武认为,大熊猫它作为野生动物,也是生物体。我们人类或其它动物会患病是,大熊猫也同样如此。

  只有通过科学、细致且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才能为大熊猫搭建起一座坚固的“防护堡垒”,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

  专业的兽医团队就是守护这座“堡垒”的“卫兵”。兽医团队会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检测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对大熊猫进行定期体检和实时监测,深入了解它们的身体机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迹象。一旦发现问题,兽医团队会迅速针对个体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利用现代医学的力量帮助它们战胜疾病。

  一系列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的健康管理措施,是让大熊猫能够长久地保持健康的关键,守护着大熊猫们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悠然自得地生活,展现它们独特的魅力。

  合作交流,解密大熊猫健康密码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经过兽医团队多年的摸索,在大熊猫疾病防治方面,总结出许多成果,包括大熊猫疾病相关的诊疗策略等,编载成册,作为可供行业内参考学习的宝贵资料。

  当大熊猫发生病情,兽医团队和饲养团队会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情况下,会邀请人医团队共同进行会诊,尽最大的条件和努力去救治、挽救大熊猫的生命。

  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虽然保留了食肉动物的特性,但它们的饮食习惯却更接近食草动物。现今以竹子、竹笋为主食的大熊猫,虽然经过长期进化,但它们的消化系统仍在适应的过程中,所以消化系统疾病在大熊猫中最为常见。

  兽医李才武介绍,像胃肠炎、急腹症、肠梗阻、肠扭转等,都是大熊猫常发生且对其威胁较大的疾病。

  越洋携手,建立大熊猫健康防线

  在守护大熊猫健康的漫漫长路上,全球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编织起一张坚实而温暖的守护网。

  大熊猫 “美香” 和 “添添” 在美期间,中美团队加强沟通,越洋携手,为它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出生于1998年7月的旅美雌性大熊猫“美香”和出生于1997年8月的雄性大熊猫“添添”均已进入老年,相继出现了关节炎、高血压、腹水等一系列老年大熊猫常见的健康问题。

  面对这一状况,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对此十分重视,为“美香”和“添添”提供理疗等专业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大熊猫接受肩周炎治疗

  园方会定期为两只大熊猫进行肩周炎冷激光治疗,此项治疗能促进血液流动、减少炎症,帮助它们更好地活动和进食。与此同时还会每周监测“美香”和“添添”的血压,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超声波检查。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香” 和 “添添” 的相关症状得到了良好控制。

  ▼大熊猫正在测量血压

  去年10月中旬,熊猫中心大熊猫“安宝”出现异常,熊猫中心会同多家知名医院相关领域专家会诊检查,确诊其脑积水,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后有一定好转。但随脑积水量的增加,严重影响到其运动与采食,危及生命安全。为挽救“安宝”生命,2024年12月2日,熊猫中心与相关领域专家对“安宝”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和连续两周的24小时轮班照护,“安宝”情况明显好转,精神、食欲和活动能力均明显恢复。据悉,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大熊猫尚属首例,手术难度大,无先例可循。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安宝”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未来大熊猫脑积水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虽然未来充满未知的挑战和风险,熊猫中心的专业团队会精心照料、用心呵护,陪伴“安宝”健康成长,守护大熊猫种群的健康。

  尽管大熊猫疾病案例临床经验不多,可参考借鉴的病例很少。这一路,“熊猫人”倾尽心血、全力守护,一直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单位开展疾病防控诊疗合作研究 用人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施设备探究、治疗大熊猫的各种疑难杂症 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一只大熊猫的医疗福利,为大熊猫筑牢健康防线。(来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