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数据显示,全球每天发生雷击约50万次,落雷如果击中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树木等可燃物,可能导致火灾,称为雷击火。由于雷击火往往发生在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林区内,初期难以发现,一旦蔓延,扑救难度高,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玉表示,雷击火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会发生五万多次。在我国,大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和西南林区的雷击火情况最严重。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玉
黑龙江大兴安岭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夏季,大兴安岭林区内可燃物干燥易燃,发生雷击火的风险提升。从80年代开始,大兴安岭地区已经发生了一千七百多次雷击火。
为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大兴安岭地区组织“追雷行动”。精准追雷的前提和基础,是对闪电信息的迅速准确的掌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组于2021年立项启动,历经两年时间,于2023年在大兴安岭地区研发建成了国内首个以全波三维闪电探测网为主体的雷击火监测体系。
全波三维闪电定位仪
王明玉介绍,这套监测体系由全波三维闪电定位仪、雷击火自动气象站、大气电场仪等设备构成,能够捕捉在监测范围内发生的闪电的强度、坐标、正负极、发生时间等信息,结合以往数据构建的地区雷击火模型,通过系统筛选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提醒落雷点附近瞭望塔和所在林场加强雷击火监测和巡护。
根据捕捉到的闪电信息,专班每日及时向相关区域瞭望塔、驻防外站、林场发布雷电预警信息,追雷小分队及时出动,靶向定位,精准追雷。人员短时内无法抵达的偏远地带利用无人机抵近侦查,做到有火及时发现,快速扑救。
雷击火监测系统推送的落雷坐标点
今年6月28日,漠河北极村共发生了956次闪电,监测系统捕捉闪电信息后进行分析,推送了7条高风险闪电信息和5条中风险闪电信息。26小时后,2号闪电引发了雷击火。监控系统的风险预警推送,让森林防火有的放矢,风险地区能够得到及时巡护,实现雷击火由“人防向技防转变、事后扑救向事前防控转变”。
记者:张佳兴 李欣哲
剪辑:杨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