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水平科技创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高水平科技创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光明网2023-08-03 09:58

  作者:陈 军

  近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美丽中国概念提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是指山美、水美、人美,环境美、生活美、一切美,其实质是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美丽中国”纳入五年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概念是美学概念、生态学概念和社会学等多学科概念的统一,是时代趋势、人民呼声与集体智慧的统一,它有三个基本点:一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三是“美好生活”这一奋斗目标。因此,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是世界视野、国家高度和百姓感受的统一,是中国价值、中国目标和中国道路的统一。而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美丽中国建设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踏上新征程,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就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通过加大研发和应用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延伸。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充分依靠高水平科技创新,使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成就喜人,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未来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数字经济发展任重道远,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难度加大。“十四五”期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不断拓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是驱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巨轮,同时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在转变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及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擘画,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足当下补齐短板,面向未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中争取更大主动权、话语权。

  加强协同创新,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汇集各方优势,开展多领域、多学科、跨介质、跨区域系统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高效配置资源,释放创新潜能。深入研究环境重大问题和科学规律,把破解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科研的优先领域,不断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服务“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积极贡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