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实现“双碳”目标需做好绿色传播工作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实现“双碳”目标需做好绿色传播工作

来源:合肥日报2022-03-24 14:48

  我国明确,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既是生态环境的硬指标,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既要重视,又要审慎推进。而从环保理念的角度做好绿色传播工作,尤为重要。

  一、传播科学理念。为什么要碳达峰,而不是直接降低碳排放?碳排放常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碳排放总量出现拐点,也即实现碳达峰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并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中和是二氧化碳“收支相抵”,实现净零排放,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手段加以捕捉、封存,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说清楚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内涵、社会意义,还要解释好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碳排放也有着库兹涅曲线,特别和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目前我国服务业和城市化率只有54%、63%,和国际上常见的达峰值70%、80%尚有差距。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快速发展期已过,碳排放峰值大多自然实现,而我国GDP能耗仍然很高。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积极为全球控温作出中国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中国的发展阶段,注意西方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看清历史积累碳排放与目前碳排放现实,根据国情、省情以我为主地减碳降碳。从时间表和路线图来看,中国碳达峰时间短,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只有3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比欧盟和美国分别少40年和15年,这意味着我国面临着比欧美国家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应该过多宣传区域与领域碳达峰时间、争先状态,更应该关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经验、做法,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关系。

  二、讲清现实难题。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难题,这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英国伦敦大雾、日本水俣病等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面临诸多难题:一是经济发展制约。在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发展仍然是核心的命题,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二是行业发展制约。中国一直致力于减排降排,但是不少行业发展仍然不成熟。比如电动汽车、新能源车自然是有效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但是目前新能源车绿色溢价偏高,燃油车成本低仍然受公众青睐;比如氢能、氨能、生物质燃料等可以解决航空碳排放问题,但是目前技术上仍然不成熟,难以全面推开。三是如何降低成本。二氧化碳排放后,实施碳捕集已经实现。安徽芜湖海螺集团在生产水泥过程中,就实现了碳捕集,但是二氧化碳捕集后的利用成为高成本难题。如果埋藏,需要远途运输寻找合适地点;如果生产干冰等商用,用量太少;如果给使用二氧化碳企业,运输等成本太高,企业不如地面采集……据新闻报道,英国由于缺少二氧化碳,重启了化肥厂。需要二氧化碳的地方很多,关键是如何降低储藏、运输、使用成本。

  在传播双碳工作信息中,要强化绿色理念,把“双高”危害讲清楚,促进企业积极转型升级,走低碳循环经济之路。对于绿色溢价较高的交通运输行业,呼吁企业和公众从环保出发,选择电动、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地面采集二氧化碳规定;通过优化体制机制,降低捕集后的二氧化碳成本,把捕集后的二氧化碳用到实处。

  三、纾解社会焦虑。“双碳”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双碳”目标并不是要求每个行业都是零排放,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及自然环境实现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投资机遇,有银行界人士认为,未来30年,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138万亿元投资,特别是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低碳行业将获得快速发展。

  在绿色传播过程中,要传递“破”和“立”的观念,不搞“一刀切”的运动式减碳,注重怎么样、怎么办的传播。在具体工作中,“立”方向,“破”解“双碳”工作具体要求,今后发展趋势;“立”目标,分地区、分行业各个击“破”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立”方法,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老旧小区改造、风电能源利用、低碳出行等方式“破”解双碳目标难题。

  四、呼唤绿色生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依赖三个方面:政策驱动、技术创新与公众认知改变。公众从我做起,让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尤为重要。

  改变开大车、住大房观念。传统社会形成的观念,发展红利的惠及,老百姓普遍过上了好日子,向往更好生活也是人之常情。在绿色信息传播过程中,倡导“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观念,去除一味追求大房、大车理念,优先购置新能源汽车,降低碳排放。倡导低碳出行。私人汽车每年每公里碳排放是地面公交的5倍,是轨道交通的9倍,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公共机构排放。公共机构空调、照明、采暖、电梯、办公设备等,都是碳排放的渠道,建议养成良好习惯,有效降低碳排放。

  (作者焦德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