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40多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首页> 科普频道> 要闻 > 正文

40多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9-07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兴镇群众在北沙坨子植树。资料图片

  8月24日,无人机航拍冯德新栽种的4000亩林地面貌。泰来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处的黑龙江省泰来县属于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亚区,曾经沙化严重。当地坚持造林治沙40余年,积极探索多种治沙模式,有效控制土地沙化进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至2020年底,泰来县有林面积达76.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7%上升到现在的14%。

  晨曦尚微,一鸟蹁跹而至。岸边的芦苇丛旁,已等候多时的赵洪君接连按下相机快门,定格下水鸟的身形。“青头白眼,褐羽白腹,是青头潜鸭无疑!”赵洪君是黑龙江省泰来县文联主席,爱扛着相机到泰湖国家湿地公园拍鸟,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捕捉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动人身姿。

  “这里以前是城东有名的碱水泡子,夏天有臭味,冬天黄沙四起,经过多年的造林治沙和生态补水,才有了现在的湿地公园。”赵洪君说。

  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处的泰来县属于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亚区,沙化土地面积一度达150万亩;而今,泰来县通过治沙造林,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7%上升到现在的14%,64万亩人工林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植树造林,有效阻断科尔沁沙地东扩通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泰来县克利镇克利村张老窝棚屯的50多户村民忍受不了风沙,一户接一户选择了搬离。

  1974年,时年19岁的冯德新带着3个弟弟到克利村投亲落户。“一张嘴,牙花子上全沾着黄沙。”冯德新说。

  面对被沙丘蚕食的耕地,冯德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1985年,四兄弟下定决心承包下张老窝棚4000亩沙地种树治沙。冯德新回忆:“当时马车翻不过沙丘,人拉肩扛运苗送水;刚挖好的树坑被风沙掩埋,只好接着再挖;栽下的树苗旱死,就第二年补种……”

  而今,4000亩沙地早已遍植白杨青松,30多年前栽下的小树已亭亭如盖。聊着聊着,冯德新钻进林子采了一捧蘑菇出来。“晚上可有口福了。”他说。

  防沙治沙造林海,不止一个冯德新。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泰来县委、县政府就开始在全县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为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县里对外发包荒山,搞民营造林,出现了很多家庭林场。”泰来县林草局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李连海说。

  李连海1985年从学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回到老家林业部门工作,是泰来县数十年推进造林治沙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那时下乡就一辆自行车,一去就是10多天,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李连海言语间颇为自豪。

  经过多年努力,曾经困扰泰来县几代人的黄沙,如今已被一道道绿色屏障遏制。截至去年底,泰来县有林面积达76.8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616万立方米,有效阻断了科尔沁沙地向东扩张的通道。泰来县林草局局长董光说,曾经“十年九春旱、春旱连夏旱”的现象基本消失。

  探索精准治沙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沙地

  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赵地房子屯东北方向,面积超过500亩的半流动沙丘“北沙坨子”,曾是李连海心中的痛。

  “治理前,‘北沙坨子’以每年4到5米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推进,最近处距村屯不足百米。”李连海说,“2000年后曾相继实施3次造林工程,但均以失败告终。”

  采取措施,治理风沙。2015年4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泰来县决定采用“封闭式精准治沙”方式,再一次对“北沙坨子”进行治理。

  当地先用草方格固沙,再选择先锋树种营造混交林,并建造工程围栏,防止人畜破坏,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土地沙化进程。为解决浇水难题,当地采取了“针刺式压力注水法”——把空心铁管制作成注射针头状,上面利用水管直接与水泵连接,把铁管针头插到苗木根部,再缓慢向上移动铁管,水自下而上将整个苗穴浸透,能做到随旱随浇,确保苗木成活。

  果不其然,当年造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6年过去了,“北沙坨子”绿树成行、绿草茵茵,早已变了样子。

  在多年的造林治沙实践中,泰来县始终围绕“强生态、调结构、提质量、上效益”这一主线,相继探索出“庄园式”“全封闭式”“低密度混交式”等多种精准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网、带、片与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治理格局。

  在江桥镇齐心村“庄园式”治沙开发区,无人机升上半空,控制终端的显示屏上,数十个百亩大小的绿色方格尽收眼底。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黄沙地。“通过连片营造小网格的固沙林网,网格内迁入农户从事农牧业生产,形成林果粮草、种养结合的生态经济体系,从而达到规模治理和开发利用沙地的目的。”江桥镇副镇长王福庆说。

  近年来,为解决半干旱沙区“造林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问题,泰来县林草局又逐步摸索出一种新的造林模式:“低密度混交式造林”,窄带宽行、针阔混交、林药间作。

  “通过精准测算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降水补给量,依据植物的耗水特性和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合理确定造林密度。”李连海说,“在节水的同时,还能增大林下空间发展经济作物。”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产业不断发展

  随江桥镇先进村58岁的奚秀志登东山远眺,只见农田万顷、林网纵横。“‘泰来县大沙包,风一刮地就撂,春种三遍地,难得半成苗’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奚秀志欣慰地说。

  沙土地里刨来的吃食填不饱肚子,奚秀志在外打工闯荡了大半辈子。2017年,他回到老家,成了名生态护林员,专职看护500亩树林。妻子也被村里聘为保洁员,两人年收入过万元,第二年顺利脱贫。“年轻时被风沙逼着背井离乡,没想到现在吃上了‘护林饭’。”奚秀志感慨,“像我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全县有695个,通过巡林护绿有了份稳定收入。”

  经过数十年的造林治沙,泰来人逐渐开始享受到生态红利。“过去5年,畜牧养殖加工、健康食品、绿色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全县投资建设产业项目14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泰来县县长郑德利说,2019年5月,泰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碧波荡漾,白鹭翔集。泰来镇宏程村白鹭湖畔,一个集葡萄种植、红酒酿造、温泉康养于一体的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村里正在规划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明年5月项目正式运营后,将至少能有160名村民吃上旅游饭。”宏程村党支部书记张树库说。(郝迎灿)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