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美丽中国先锋榜(19)|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首页> 科普频道> 环保科普 > 正文

美丽中国先锋榜(19)|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9-09-12 16: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近日,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图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选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攻坚克难的30个生动案例,充分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现将这30个案例予以编发,供大家学习借鉴,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引言】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回答学生问题时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摘要】

  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制约,过去,云南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靠“轮歇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等生产生活方式艰难度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独龙江乡的“树越砍越少,山越烧越秃”,群众却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到2011年独龙族群众人均纯收入仅为1255元。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政策后,山绿了、水清了,而生态保护和独龙族群众生存的矛盾依然突出,探索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脱贫致富的路子,成了当地党委政府迫在眉睫的大事。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当地党委政府深深意识到,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小康还得“靠山吃山、依林致富”。在具体实践中,他们立足乡情,广泛论证,坚持保护优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发展草果、独龙牛等林下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发展产业就地脱贫一批。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或生态保护人员,实现工资性的稳定收入;实施“以电代柴”项目,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成立生态产业合作社,让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产业项目,就地实现劳务收入。2018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生态保护 “两山”理念 脱贫攻坚

  一、背景情况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地处中缅和滇藏结合部,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国境线长达97.30千米,全乡总人口4272人,99%为“直过民族”独龙族。独龙江乡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目前,森林覆盖率高达93.10%,独龙江流域已发现高等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1151种,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云南旅游的最后一片原始秘境”。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是当地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的工作。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制约,过去,独龙族人民靠林“吃”林,轮歇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大片的原始森林逐年减少。而通过毁林轮耕种出来的玉米、芋头和土豆等农作物单产低,不够一户独龙族群众吃饱一年,常常需要砍伐树木、采挖野生药材、猎捕野生动物换钱贴补家用。尤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独龙江乡北部区域成片的香樟树,引来了成群结队的“淘金者”涌进,他们肩扛斧子、手提大刀放倒一棵棵香樟树,刨出根茎提炼香樟油。如今,独龙江畔只能见到侥幸躲过那场“劫难”的零星几棵香樟树。

  随着国家实施以自然恢复为主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修复工程,一场“护山‘复’林”的行动在21世纪初的独龙江畔持续展开。独龙江乡面积194326公顷,其中,划分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有171513公顷。2001年以来,独龙江乡实施退耕还林和全面停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政策。林业二类调查报告显示,从2007年至2016年,独龙江乡林地面积从20306.87公顷增至21597.70公顷,森林覆盖率从89.03%增至93.10%。

  然而,独龙江乡山绿了、水清了,换来的却是生态的“富翁”,经济的“负翁”,直到2011年底独龙族群众还处在居住茅草屋、出行溜索道、吃饭退耕粮、花钱靠低保,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55元。资源禀赋和贫穷落后这对“落差”极大的词语同时交织成了独龙江经济社会的主要特征。独龙江乡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是只讲保护而不要发展,也不是只要发展而放弃保护。针对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捧着生态良好的“金饭碗讨饭吃”的问题,当地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提出“生态立乡、产业富乡、科教兴乡、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活乡”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双赢”的路子。2018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二、主要做法

  破解独龙江乡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矛盾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就是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并通过外部力量的帮助,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就地脱贫一批。保护优先,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政策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法律法规和对策措施,确保把“保护”落到实处。发展特色产业,就是立足独龙江乡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通过科学论证,因地制宜选择草果、重楼、中蜂、独龙牛等名特优产业,实现群众收入可持续。招聘生态护林员、成立生态合作社等,让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工资性和劳务性的稳定收入,从而实现独龙族群众“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目标。

  (一)保护优先,创造性地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法规措施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1.创新制度,提升依法依规保护治理能力。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独龙江乡开始从“以开发为主”转变为“以保护为主”。这对于独龙江来说,既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也是思想观念的大跨越。面对大变革、大跨越,当地党委政府“三管齐下”:一是立规矩,推进良法善治。2013年1月独龙江乡人代会审议通过了《独龙江乡规民约》。其中,对乱砍滥伐、偷捕盗猎、私挖野生药材等行为,作了具体处罚的办法和给予举报者一定额度奖励的规定。2016年5月通过了《独龙江保护管理条例》,就独龙江流域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推动了独龙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二是定规划,明确生态修复方向。着手编制《独龙江生态保护规划》,科学描述独龙江“让子孙后代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美好愿景。三是常抓长抓宣传教育。开展“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化作每一个独龙族同胞的自觉行动。

  2.生态补偿,实现群众“保护中增收、增收中保护”。

  一是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群众温饱、增收问题。2001年至2004年在独龙江乡实施退耕还林7000亩,总投资1932万元,粮食折现1617万元,全乡827户3722人得到了资金和粮食补助,既改善了环境,又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2017年,贡山县林草局利用独龙江乡2014年和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结余资金购买草果苗253784株,发放给最适宜种植草果的巴坡、孔当和马库三个村委会,共种植3172亩。2018年底,这三个村委会户均仅草果一项年收入就达2.5万元以上,逐步有了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是选聘生态护林员,构建“网格化”管护机制成效显著。2017年底贡山县林草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的要求,指导独龙江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共选聘195名生态护林员,加上原有其他各类护林员,目前全乡共有313名护林员。为了加强管理好这支队伍,使其充分发挥护林员、技术员、巡边员、带头员、宣传员、应急员和人力资源储备员等“七大员”作用,贡山县成立专门机构,县级设立了森林资源管护大队、乡(镇)级成立森林资源管护中队、村级成立森林资源管护小队、村民小组成立管护小组,实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使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固守边疆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就地就业和脱贫机会,每人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成立生态扶贫合作社,带动合作社员通过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劳务收入。独龙江乡建绿保林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2月27日,合作社成员共20人均由护林员组成。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承接的森林抚育面积共有7247亩,2019年一季度,该合作社员通过参与森林抚育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性收入182340元,人均近10000元。据贡山县林草局负责人反映,生态扶贫合作社让社员不出村就有了劳务收入,但在合作社的日常规范管理,特别是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探索和相关部门下沉指导。

  四是以电代柴,帮助独龙族群众改变砍伐薪柴的传统生活方式。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火塘,据调查原独龙族群众每户年均使用薪柴6立方米左右。2015年云南省原林业厅安排200万元资金实施独龙江整乡“以电代柴”项目,免费给全乡1136户农户发放电磁炉、电饭煲、多功能电炖锅、取暖器、电热水壶等电炊具。2018年继续开展“以电代柴”和“柴改电”项目,对全乡6个村委会26个安置点41个村民小组1232户免费发放11件套电器炊具,实现了全乡电器炊具发放全覆盖。经评估,使用电器炊具后每户年均节约薪柴3立方米,占年均每户薪柴消耗量的46.20%;全乡每年可减少薪柴3408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中幼林852亩,折合标煤194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82吨,有效改善了独龙江的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确定以草果为主的林下特色产业

  1.科学论证,选择产业。独龙江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林产业大有可为。发展何种林产业?当地党委通过“纵向走访+横向比对”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出路,确定发展草果产业。草果是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在林下或溪边湿润处种植,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一是“纵向走访”。通过走访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有农技员用马帮驮进到独龙江乡两筐草果苗,后调查核实其中7棵幼苗被该乡巴坡村委会木兰当小组一户木姓人家给种活了。小小的“草果树”,让人们看到了独龙江产业兴旺的曙光。2007年曾担任过贡山县县长,时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独龙族干部高德荣“老县长”,念兹在兹,他把办公室搬到了独龙江乡,在乡政府附近一个叫“斯达”的原始森林下探索草果种植,2011年实现部分挂果。二是“横向比对”。独龙江乡周边茨开镇、普拉底乡早在2004年就开始种植草果,2007年10月挂果赚钱。通过对比分析,独龙江乡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草果种植,而且是不砍树的前提下整乡6个村中有5个村都适合林下草果种植。同时,对草果市场进行分析,2007年至2011年,贡山县一市斤鲜草果平均价格都在3.5元左右,而一市斤鲜草果只要不低于2元,种植户就稳赚不赔。

  2.以点带面,逐步做大。独龙江乡斯达林下草果种植的先行先试,为独龙族群众探索出一项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2011年底,斯达草果基地面积达40亩,这里成了独龙族群众学习草果技术的培训基地,至2014年底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2012年初,独龙江乡铺开大面积草果种植,在乡党委政府和州委独龙江帮扶工作队的统筹下,林业、扶贫、农业、民宗等行业部门“组合”发力,通过给独龙族群众免费发放草果苗、主动送技到家门等方式展开帮扶工作。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和积极性较高的农户去外地学习考察,回来后通过其现身说法提振村民种植草果的信心和决心。以点带面、一户到几户、一个村民小组到几个小组、一个行政村到几个行政村逐步推广。2017年,独龙江乡招商引资建成了规模48吨草果烘干厂,争取全面实现全乡草果就地收购、就地粗加工、统一外售,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促进独龙江乡草果品牌的树立。截至2018年底,全乡6个村委会中有5个村的群众户户种草果、人人有收入,草果面积达6.8万亩,产量达1004吨,产值约743万元,草果种植户仅草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000元以上。

  (三)紧扣生态主题,大力发展林、农、牧、游“复合”经营模式

  独龙江乡6个村委会,仅有最北边的迪政当村不适宜种植草果。迪政当村海拔太高,无霜期短,草果难成活,好在这里有野生的重楼,是云南白药的重要原料,2018年每公斤干重楼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2014年,乡党委政府支持迪政当8户党员带头试种重楼,现在,已经种植近百亩。由于草果、重楼生长期较长,草果需要种植4年才开始挂果,重楼需要种植6年才能采收。如何破解短期经济效益产业缺失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并推广“林+”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林+畜禽”模式。过去农户自发放养在村寨附近的独龙鸡、独龙牛,数量有限,且因为缺乏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致富效应。现在,在政府的提倡下,这些自发的养殖,开始尝试产业化经营。以牛的养殖为例,从北向南流的独龙江将迪政当村分为“江东”和“江西”两部分,江的两边有一条铁桥连接。自从安居房政策实施以来,江东的村民都搬到了江西的安居房集中居住了起来,“江东”就成了精准扶贫项目中的一个牧场。里面除了饲养普通的黄牛,还有独龙江特有的独龙牛。普通的黄牛一头只卖2000到3000元,独龙牛可以卖到10000元,发现了独龙牛的价值,当地政府开始尝试特色畜禽养殖。截至2018年底,独龙牛、独龙鸡等大小牲畜存栏20285头(只),出栏10600头(只)。

  美丽中国先锋榜(19)|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自然放养的独龙牛(作者提供)

  “林+蜂”模式。2012年以来,独龙江乡党委政府合理运用扶贫专项资金,采用“奖补”方式鼓励群众自己动手做传统蜂箱,每个空箱补贴100元,共制作1万个空箱。如果招进一箱野生蜂再奖补50元,以此激发群众的养蜂积极性。独龙族群众创造性的在草果地尝试招引独龙蜂,并成功收获蜂蜜,草果花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蜜蜂则通过采蜜为草果传粉,提高了草果挂果率和产量,二者互利共生,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2015年到2018年县农业局结合高原特色贡山蜂养殖项目,免费发放标准蜂箱1825个,积极开展当地蜂种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截至2018年底,独龙江成功招养独龙蜂4625箱,产量5119.90市斤,按每市斤80元计算,产值约40.96万元。

  “林+菌”模式。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生长周期短,从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5月结束,其余时段还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2017年底,乡党委政府抓住珠海对口怒江州羊肚菌种植帮扶项目的机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摒弃低效益、低产的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采用“奖补结合”模式,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或在草果林里套种羊肚菌。截至2019年上半年,羊肚菌种植面积达663亩,产量到12万市斤,产值4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396户1188人。

美丽中国先锋榜(19)|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独龙江林下人工栽培羊肚菌(作者提供)

  “林+游”模式。独龙江峡谷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独特的峡谷、高山草甸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神秘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多样且品质优良,景观资源独具特色。一方面,独龙江乡积极开展特色旅游村项目,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独龙美食文化体验、原生态民俗体验等特色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打造科考探险、人马驿道等生态旅游项目。2015年,巴坡村委会巴坡小组独龙族王春梅在政府免费建盖的90多平方米新房里打理出一间旅游接待房,仅在当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她家住宿和餐饮接待纯收入就达6000多元。现在,王春梅所在的巴坡村民小组20多户人家每家都有一间旅游接待房,除旅游黄金周爆满外,其他时间平均一个月能有600多元收入。

  (四)下沉力量,打通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素质“瓶颈”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独龙江乡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基层干部和农技员能力弱、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省、州、县各级各部门下沉力量,合力攻坚。2010年至2014年底,怒江州成立州委独龙江帮扶工作队,先后从州、县两级机关抽调118人次,进驻独龙江乡6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每个村委会至少安排10人,直接驻村开展项目实施、全面动员群众投身脱贫攻坚行动。五年来,围绕涵养生态和脱贫致富,共落实建设资金13.04亿元,共建设完成水、电、路、卫生、文化设施齐全的安置点26个,建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1068户,铺筑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150公里,建成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6.68公里,彻底结束半年大雪封山历史。组织开展各类农村技术培训,受众达25464人次。2017年9月怒江州委、州政府启动实施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提升行动,全力开展整合资源实施和脱贫攻坚、特色小镇、旅游发展、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体素质、基础设施和基层党建提升行动,为独龙江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经验启示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破解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之间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带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带动群众不断增收;把特色产业培育与人民素质提高相结合,带动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打出了生态扶贫工作的“组合拳”。采取的四项措施立足乡情、因地制宜,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可推广和复制的普遍性,是以“两山”理念为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保护优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前提

  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要深刻认识“两山”理念关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是密切协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内在联系的思想精髓,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优先位置,不能走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老路。方向对了,就是成功的开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推进独龙江乡生态文明建设,将独龙江乡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是解决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

  建档立卡户通过参与国家和省的重点生态工程,获得相关补偿或补助资金和参加生态工程建设劳务所得而实现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探索推广“生态护林员+”模式,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工资性和劳务性收入,还发挥了护林员、技术员、巡边员、带头员、宣传员、应急员和人力资源储备员等“七大员”作用,从而使生态得到保护、群众得到实惠、民族更加团结、贫困群众赢得尊严。实践证明,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是解决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

  (三)选准对路产业,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

  没有产业,群众就没有出路,保护也就成了“空谈”。要坚持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永续发展之路,产业振兴是第一位,无论是林下特色种植养殖,还是生态旅游,都要立足于绿水青山的实际资源禀赋,从而促使群众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的机制和途径,实现“绿水青山”向生态经济发展持久稳定的变化,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四)力量下沉,是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素质的重要手段

  越到基层,力量就越薄弱,仅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力量解决不了自身的困难和问题。能否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关系脱贫攻坚战役的成败。就是要将帮扶工作队打造成一支不怕困难、冲锋在前的先锋队,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组织队,落实政策、鼓舞干劲的宣讲队,深入基层、技术精湛的指导队,善于打硬仗的突击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队。群众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落实群众的主体地位既是实现脱贫的关键环节,也是扶贫工作最终切入点和落脚点。帮扶工作队组织贫困群众全程、全面参与项目建设,从而强化了贫困群众参与项目能力,有效调动和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工作成为贫困群众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能力的主战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全面有序推进和脱贫目标顺利达成。

  来源:选自《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7月版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