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10月30日,2025通明湖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由麦麦科技集团牵头承办的首届智慧农业自主创新论坛作为平行论坛同期举办。这是通明湖论坛首次将智慧农业纳入主题,以“AI+农业·信智未来,构建自主可控的农业人工智能新生态”为题,聚焦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替代进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在致辞中表示,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让AI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体系化创新中发挥用武之地,破解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作物种植及农产品流通难题。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小兵在致辞中表示,加快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农业产业各方应加快以AI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并聚焦传感器、芯片等“卡脖子”技术,注重成功转化,携手推进智慧农业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分享中指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我国智慧农业在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农业大模型等技术,在助力精准播种、智慧育种、自动作业等智慧农业场景,但小农经营模式仍制约着技术的推广,未来将加强AI与专业设备研发,攻克特殊地形作业难题,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会议同期,深开鸿CEO王成录,国机数科副总经理邢凯,中信农业数字农业部总经理、隆平开鸿董事田明,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楠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论坛现场,麦麦科技发布首个自主研发的中草药作物大模型,通过解析环境因子与中草药成分关系,实现种植自主可控、智能化与全流程数字化,为中医药产业注入动力。同时,麦麦科技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聚焦国家战略品类作物大模型研发落地,践行“藏粮于技”战略。
此外,麦麦科技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深开鸿等十余家企业,发起“中国农业自主创新产业联盟”,汇聚创新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智慧农业标准制定与生态构建。
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农业AI产业链自主可控路径,从科技创新、场景深耕、资本赋能等维度剖析短板,探讨商业化场景与技术协同边界。(记者武玥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