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各有关机构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政策成效宣传推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保障,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乡村振兴宣传和教育主题征集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乡村振兴政策成效宣传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成果,深入展现乡村振兴宣传推介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成效、特色做法、典型示范与先进经验。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机构简介。宣教中心成立于1989年,现为农业农村部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承担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政策宣传、干部培训、人才培育等重要工作。在乡村振兴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职责是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开展政策举措、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宣传推介,服务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有关具体工作。
二、目标任务。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围绕各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和项目行动,持续深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强国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进展成效与做法经验,组织征集不同类型反映乡村振兴推进实施和落实成效的宣传作品、宣传模式与宣传活动,展现乡村基层在开展乡村振兴政策举措、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宣传推介方面的突出成果、工作模式和特色活动;征集乡村基层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提升乡村振兴效能的示范模式、特色项目和典型机构,展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保障的新机制和新成效。对征集到的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促进乡村振兴在政策宣传和人才培育工作领域的经验交流,推动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工作机制。
三、活动安排。活动采取分类设置、统一征集、专题评选和分项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推进。分乡村振兴宣传和教育两个主题设置征集内容,统一发布公告组织投稿,集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选,分项举办展示活动进行系列专题宣介。
(一)乡村振兴宣传主题征集
1.征集主题。宣传乡村新风貌,展现振兴新成效。
2.征集项目。
(1)乡村振兴宣传作品。征集反映乡村基层干部群众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摄影、海报和视频作品(不包括人工智能创作产品)。
(2)乡村振兴宣传模式。征集各地面向乡村基层宣传解读乡村振兴政策举措、项目行动、工作措施,展示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经营、参与乡村建设、培育乡风文明、建设善治乡村突出成效和特色经验的典型模式,包括建立宣传平台、构建宣传载体、完善宣传栏目、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3)乡村振兴宣传活动。征集各地乡村基层宣传展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特色宣传活动,包括产品展销宣介、发展成效展览、文化艺术演出等内容完备、形式新颖、受众喜爱、成效明显的宣传活动。
3.投稿要求。
(1)宣传作品投稿要求。摄影作品:可为单张或组图,组图作品不超过5张。每张作品大小需在2M以上,格式为PNG、JPG等高清格式。海报作品:可为单张或组图,组图作品不超过3张。单幅作品大小需在2MB以上,格式为 PNG、JPG等高清格式。视频作品:视频作品包括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和纪实微电影等,时长在5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1G,视频标准不低于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音频声道为国际声道,格式为MOV、MP4。作品不添加水印标识,不含商业广告元素。所投各项宣传作品需配说明性文字,包含作品标题、作品介绍和作者简介,不超过500字。
(2)宣传模式投稿要求。提交文字稿件,可配图片。文字材料可设主标题和副标题,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特色做法”、“突出成效”和“主要经验”4个部分,字数控制在4000字左右,可嵌入不超过5张图片。
(3)宣传活动投稿要求。提交文字稿件,可配图片或视频。文字材料可设主标题和副标题,内容包括“背景介绍”、“开展情况”、“特色做法”和“活动效果”4个部分,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备图片不超过5张。配备视频需为内容完整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大小不超过1G,标准不低于1920×1080,音频声道为国际声道,格式为MOV、MP4,不添加水印标识,不含商业广告元素。
4.征集对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乡村基层集体组织和各类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特色发展项目机构与乡村社会服务组织,不接受个人投稿。
5.征集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征集,征集对象向指定邮箱发送电子材料进行投稿。投稿信箱为:xjzxhzc@agri.gov.cn。材料文档名称为“征集项目名称+投稿机构名称”。如投稿内容含1个以上文档资料,以文件压缩包形式投稿。同一投稿主体只能参加一个项目征集。
6.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宣教中心合作处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20
王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21
杨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21
(二)乡村振兴教育主题征集
1.征集主题。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效能。
2.征集项目。
(1)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模式。征集各地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机制,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开放有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人才选拔使用和引导服务方式,统筹推进工程、项目、资金等要素与人才一体化配置,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突出成效且具有良好示范推广效应的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2)乡村人才培育特色项目。征集各地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实际需要,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领域,创新形式,健全机制,完善载体,强化服务,分层分类组织实施的各类特色人才培育项目。入选项目需具有科学的框架设计,有完备的工作体系和实施机制,且在培育乡村各类人才队伍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并为乡村基层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乡村人才建设典型机构。征集各地涌现的能够有效组织实施乡村人才教育培训项目,推动扩大乡村人才规模,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提升乡村人才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队伍支撑保障的教育培育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乡村干部学院和人才培育市场企业与社会组织等。投稿机构需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统筹配置专业师资队伍,组织编纂各类适用教材,开发运用各类教学案例,高效组织举办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实操展示、观摩考察和训后服务等各项活动,为乡村基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组织开展乡村建设、优化提升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3.投稿要求。提交文字稿件,可配图片或视频。文字材料可设主标题和副标题,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特色做法”、“突出成效”和“主要经验”4个部分,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备图片不超过5张。配备视频需为内容完整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大小不超过1G,标准不低于1920×1080,音频声道为国际声道,格式为MOV、MP4,不添加水印标识,不含商业广告元素。
4.征集对象。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所涉相关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培训组织、市场企业、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乡村集体等,不接受个人投稿。
5.征集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进行征集,征集对象向指定邮箱发送电子材料进行投稿。投稿信箱为:xczxjy2025@126.com。材料文档名称为“征集项目名称+投稿单位名称”。如投稿内容含1个以上文档资料,以文件压缩包形式投稿。同一投稿主体只能参加一个项目征集。
6.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宣教中心开发处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28
姜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31
杜老师;联系电话:(010)59195932
收到投稿后,主办方将对照征集活动安排组织开展初审筛选,初选符合要求后,组织开展正式专题评选。
四、工作要求
(一)主题要求。投稿内容应切合征集活动主题,充分反映乡村振兴宣传推介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做法、突出成效和典型经验,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广借鉴价值。
(二)政策要求。投稿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内容正面健康、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乡村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制作要求。投稿内容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存在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适合公开宣传展示。
(四)权属要求。投稿内容一经提交,视为投稿人和作者同意将该投稿内容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宣传目的改编、汇编、传播等)授予活动主办方,主办方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投稿作者享有署名权。
(五)时间要求。活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接受投稿,至5月25日截止。主办方每隔2周组织开展一次初审筛选。
来源: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