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了我国优质粮食工程的进展及成效情况。
自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支持各地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5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粮食质检机构功能1500多个,5万吨以上产粮县监测覆盖面提高到60%;扶持好粮油示范县389个、示范企业1200多家,全国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增加量超过5000万吨。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聚焦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和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4。各地大力推进“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六大提升行动”实施以来,统筹财政资金350多亿元,为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到2023年,入统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同比增长显著,粮食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目前,全国已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优质粮油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能力有效提升,粮机装备技术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效明显,爱粮节粮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近40个,向消费者持续推介特色优质粮油产品3800余款,切实提高市场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明年要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眼粮食流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粮食物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品牌建设、粮食节约减损等工作,大力推动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李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