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头奶牛的“智慧生活”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一头奶牛的“智慧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7-05 08:55

  兴牛牧场的数字化奶厅。

  宁夏兴牛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数字化管理平台。采访对象供图

  为指导各地更好应对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日前,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其中,在智慧农业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发展奶牛数字化养殖的成功经验成为经典案例。

  利通区是宁夏奶牛养殖的核心区,也是全国奶牛养殖大县。在这里,奶牛们过着怎样的“智慧生活”?记者进行了采访。

  数字技术服务奶牛日常

  位于吴忠市利通区的宁夏兴牛牧场,养殖着3500余头荷斯坦奶牛。

  “要把奶牛养得好、产奶量高,可是个技术活。”宁夏兴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栋告诉记者,随着牛奶产业升级和数字技术发展,粗放养殖模式早已行不通了。“如今,整个牧场都依靠数字化系统管理,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有了颠覆性变化。”

  在智慧牧场,一头牛从出生到日常吃喝、健康管理,都有数字技术提供保障。

  “拿日粮加工制作来说,我们采用了智能精准饲喂系统,让奶牛吃得更科学。”王亚栋介绍,要让奶牛健康并且产奶量高,饲料的营养必须丰富。“这些牛每天吃的饲料,由十几种原料以科学的配比组成,包括豆粕、玉米、草料、维生素等。每种料加多少,是否搅拌得均匀,投食的时候给牛喂几次、一次喂多少,每个步骤都关乎牛的健康。”

  有了智能精准饲喂系统,这项工作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工人只要将不同原料按照系统提示的投料量放进上料机,就像给打印机装上不同的墨水一样,加料系统会自动根据程序控制搅拌、混合,再把饲料按份精确地投入奶牛的食槽中,既提升了饲料转化率又减少了饲料浪费。”王亚栋说。

  奶牛生活的牛舍,在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的调控下,变得十分舒适。

  牛舍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和时间,实时上传至数字管理平台。何时开风扇通风、何时喷淋,都实现了自动控制,节能又增效。牧场内设置的高空瞭望云台摄像机实时监测牧场生产安全,可以监测异常火点、奶牛异常出圈等情况。

  每头牛还有自己专属的“智能手环”,以监测活动轨迹及健康情况。

  “奶牛的后蹄腕上都绑了一个小盒子,这是智能计步器,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牛只监测设备。它能实时将奶牛的活动数据上传至后台,进行数据分析,记录奶牛健康情况,帮助实现奶牛分区管理等。”王亚栋介绍,过去,牧场需要至少5名兽医负责奶牛健康管理及保健工作,现在只要3名即可,“一有问题,系统平台直接预警并派发工单,管理几千头牛也不费劲了。”

  高效管理带动效益提升

  吃得好、住得好,奶牛自然能产出更多优质牛奶。

  “卖牛奶的收入占我们牧场总收入的90%以上,所以自动化挤奶是智慧牧场建设的关键一环。”王亚栋向记者介绍,牧场设有一个数字化奶厅。奶厅正中是一台占地3000平方米的转盘式挤奶机。

  只见巨大的圆环转盘在不停旋转,转盘被分割出72个小隔间,每个隔间的大小正适合一头奶牛站立。奶牛被工人从圈里带出来后,径直走上转盘,便可以进行药浴、验奶、套杯、挤奶等流程。

  挤出来的牛奶会直接进入储奶设备,配套的速冷设备在30秒内,将牛奶降温至2摄氏度到3摄氏度,这也是最利于牛奶保鲜的温度。“牧场日产奶量可达50吨。这些牛奶产出后,在1个小时之内,即可被送到位于利通区的乳制品企业,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质新鲜。”王亚栋说。

  数字化管理让牧场的其他各项工作也井井有条。

  “包括原料的入库,工人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周、季、月度的工作汇总等,都由牧场数字管理系统安排,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王亚栋认为,“服务奶牛的数字设备与数字管理平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智慧牧场系统,打通了人、奶牛、乳制品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了奶牛智慧养殖。”

  为更好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兴牛牧场聘用的员工有不少是掌握数字技术与养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据介绍,该牧场现有工作人员60余人,其中1/4是掌握数字化设备操作的技术人员。“这些数字化养殖人才,月薪大概在八九千元,有些人月薪超过了1万元。”王亚栋说。

  政策扶持推动智慧发展

  在吴忠市利通区,兴牛牧场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并非个例。

  “我们只算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牧场,现在利通区已建成的规模奶牛养殖场有100多家。”王亚栋表示,自2021年牧场建成投产以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作为数字智慧牧场示范场,在数字化设备投产之初,区里给予了我们政策性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区里还建设了奶牛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我们牧场的数据也直接接入平台,牧场的生产运营情况可以实时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特别方便。”王亚栋说。

  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打造“千亿级牛奶产业”的目标任务,该区聚焦数字化建设,积极实施5G+智慧牧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等项目,推进草畜配套、现代智慧牧场建设、奶农种养一体化发展。

  “牛奶产业是利通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利通区农业的支柱产业。”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利通区已建成五里坡、孙家滩2个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建成规模奶牛养殖场103家,规模养殖场奶牛良种化率、机械化挤奶率均达到100%。并且,现有奶牛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项目带动建成利通区奶牛大数据平台,已累计建设数字智慧牧场37个、5G示范牧场1个。

  据悉,今年二季度,利通区存栏奶牛24万头,鲜奶产量59.1万吨,成母牛年平均单产达到9.8吨以上。生鲜乳平均乳脂率达到3.8%,乳蛋白达到3.2g/100g。

  “后续,我们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奶牛养殖,着力打造优质高端奶源基地,让更多农牧民受益,也让科技含量十足的牛奶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