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麦增储收购稳定市场预期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小麦增储收购稳定市场预期

来源:经济日报2024-06-26 13:37

  夏粮收割已近尾声,眼下正是夏粮归仓时。在新季小麦大量上市、价格弱势运行之际,作为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执行主体,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在启动中央储备小麦轮入收购的同时,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积极发挥对市场引领带动作用,助力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日前,记者前往河南、安徽、山东三大粮食主产区,探访小麦轮入和增储收购情况。

  增储收购有序展开

  在中储粮菏泽直属库外的公路上,售粮车排成长队。中储粮菏泽直属库总经理胡良宏表示,今年来库点售粮的农户比以往都要多。近期平均每天来到直属库点出售小麦的大卡车超过200辆,最多的时候甚至能达到300辆。为了方便农民售粮,中储粮推出“惠三农”售粮预约APP,缩短农民排队等待时间。

  在中储粮开封直属库,记者看到一辆满载小麦的卡车驶入库区,司机先登记信息,并领取一张售粮卡,然后驾车缓缓驶入扦样检验区。车辆停稳后,扦样器缓缓插入小麦堆中开始取样,再把样品自动输送到检验室,扦检人员对样品进行检验。中储粮开封直属库仓储管理科质检员彭田园说,以往手工分样一般需要10多分钟的时间,整个过程的工作强度很大,检验室飞满灰尘。现在使用智能化扦检分离系统,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分样。分样完成后,设备通过气动传输装置将样品传输到指定位置。粮食自动检验仪、不完善粒自动检验仪、水分容重自动检验仪等多个智能化检测设备,只需要10分钟就能对一份粮食样本的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进行一体化自动检测。检验的数据会自动生成、汇总并上传到收购系统中,同步推送给送粮客户,避免了人为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公正。

  检验完毕后,售粮车过磅称重,驶入粮库前卸粮。在卸车现场,液压翻板卸粮机将大卡车轻松举起,将粮食倒出,既节省了人力,又提升了效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该设备,卸载一辆装有30吨小麦的大卡车所用时间能够从原先的1.5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各地新麦陆续上市后,中储粮在小麦主产区及时启动中央储备小麦轮入收购,并全面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三等及以上小麦收购价格为每斤1.25元。“中储粮收购价格高,面粉加工厂给不了这么高的价格。”前来中储粮菏泽直属库库区售粮的粮食经纪人林浩说,现在农民的售粮积极性很高。

  国家增加小麦收储规模,与各级储备粮轮换有效协同,对小麦价格形成支撑,提升了农民售粮积极性,也吸引了更多加工企业、贸易商入市收购。山东菏泽华瑞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表示,增储启动后,小麦价格平稳上涨,稳定了企业预期。作为下游加工企业,心里感到踏实。目前,企业日均小麦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

  让农民卖好“舒心粮”

  夏日炎炎,高温难耐。走进中储粮泰安直属库宁阳分库的一处休息室,记者看到前来售粮的几位农户手拿绿豆水坐在椅子上休息,惬意地享受着空调。墙上的大屏幕直观显示着每一辆车的检验进度和检验结果。

  “客户能够及时了解办理流程走到了哪一步。”宁阳分库的负责人张斌说,检验公示板原本是中储粮员工内部使用的系统功能。在发现该功能对农户了解办理进度有用后,宁阳分库主动将内部信息共享公开,供司机查看。

  中储粮菏泽直属库周边饭店少,一到饭点运粮司机就餐便成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中储粮菏泽直属库主动联系附近的一家饭店,为客户提供午饭。从中午11点半到下午1点之间,运粮司机都能来库区免费领取午餐券,前往饭店就餐。中储粮菏泽直属库轮换购销科科长赵西永说,“午饭一般是20元标准套餐,有荤有素。午餐券会发放到夏收结束”。

  在小麦运往库点之前,家庭储粮十分重要。家庭储粮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质量。农户该如何安全储粮,保持粮食品质、减少储粮损失?为此,中储粮菏泽直属库通过向农户发放宣传手册,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打开宣传册,从粮食收割要求,到新收获粮食暂存注意事项,再到家庭储粮小妙招,字里行间透出对农户的关心。

  粮出手,钱到手。售粮款的到账速度影响着群众售粮的积极性。在中储粮商丘直属库的财务办理窗口,记者遇到了前来售粮的李柱军。来自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的李柱军包了600多亩地种小麦,今夏收成300多吨,分6车运到商丘直属库售卖。“中午售出粮,下午就能收到钱。”李柱军表示,从卸车到银行卡收到钱只需要2个小时。

  “银企直连”机制保障售粮款的快速到账。“为了让农民卖舒心粮,农发行和中储粮开展合作,确保专款专用,让钱等粮。”中储粮商丘直属库财务科结算员刘恒宇表示,夏收期间,财务人员加班加点,每天都等到为最后一位客户结算好才下班。

  推广绿色储粮科技

  粮食要收得好,也要储得好。粮食入仓后,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和虫霉防治,确保粮食储存安全。中储粮在全国近千个直属库全面推广科技储粮、绿色储粮,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今夏,河南持续高温。走进中储粮郑州直属库的高大平房仓,记者顿感清凉。在6米高的小麦堆上,仓内温度计显示25摄氏度。“粮食住的条件比人都好,现有的绿色储粮技术能够保障控温储粮的要求。”中储粮郑州直属库仓储管理科科长康经伟打趣说。

  内环流控温技术是粮仓时刻保持适宜温湿度的秘诀。河南四季分明,冬天,工作人员利用风机将自然界的冷空气通过管道灌入粮堆内部,等到夏季再将粮堆内部储存的冷空气抽出送到仓内空间,以此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均衡各层间粮温,实现常年准低温储粮。由于夏季虫害主要发生在粮堆表层,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虫害的发生。“使用内环流控温技术的一大好处是节约成本。相较于用空调降温,使用内环流控温技术给粮食降温,1个7000吨仓容的小麦仓每天能省电大约200千瓦时。”仓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中储粮郑州直属库中心监控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对粮情进行实时监测。仓储科监控员张永青操控起一处高大平房仓内的摄像头,随着焦距拉大,监控画面上的颗颗玉米粒越发清晰。张永青告诉记者,目前直属库库区共有153个摄像头,其中仓内32个,仓外121个,基本实现了库区全覆盖。该系统还具备AI(人工智能)功能,能够通过分析画面实现预警。在库区,食指和中指的夹起动作都会被系统识别为吸烟。灵敏的AI功能为仓储安全上了一道保险。

  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储粮努力提升绿色储粮科技水平,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新工艺是由中储粮铜陵直属库研发的创新做法。“使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杀虫更为彻底。”中储粮亳州直属库仓储管理科科长张鲲鹏表示,不同于传统化学药剂熏蒸的杀虫方法,该方法的核心优势是低碳高效。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企业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成本较低,目前,安徽正逐步推广该杀虫工艺。(记者潘卓然)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