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杭锦后旗地处阴山南麓、黄河北岸、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紧靠河套平原,生态要素齐全。境内有乌兰布和沙漠64万亩,占全旗面积的24.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杭锦后旗通过开挖总干渠总排干等灌排体系、带动群众自发治理低矮平缓沙丘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已治理51.6万亩。
2024年,杭锦后旗立足资源禀赋,科学选择生态治理模式,针对性地提出“一体化综合治理、全要素效益提升”治理理念,稳步推进“ 三北”工程建设。太阳庙农场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今年完成治理5.69万亩,计划到2026年完成全部12.4万亩的治理任务,全力打造系统治理样板。
沿山防沙。在阴山南麓和沙区上风口营造15公里长、2公里宽的防风固沙林带,阻止巴音温都尔沙漠越过阴山与乌兰布和沙漠“握手”,阻隔风沙侵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河套平原。节水固沙。大力发展引黄滴灌,全旗63%的耕地实现引黄滴灌,农业节水2亿立方米,节下的水用于生态建设。依托河湖长制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沟渠清淤、铺设管道,植被恢复等方式,治理小流域面积9万亩,实现地表水持续保持在Ⅳ类以上。以林阻沙。因地制宜开展防沙治沙。一方面,在迎风坡压草方格沙障,种植梭梭、四翅滨藜;在丘间低地栽植柠条、沙枣、红柳等灌木;在平缓沙地栽植经济林,间种中草药。另一方面,对过去“ 三北”工程建设的48公里退化防沙林带进行修复。通过“前挡后拉中间治”治理办法,防止沙漠东侵,保护河套平原。护田挡沙。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作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渠林路田”防护林模式,把树种在渠和路中间,林随路走、林随渠行,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大于85%,减少林木胁地、遮荫等影响,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保湖润沙。治理区内有屠申泽、沙海湖等湿地1.8万亩,通过以湖治沙,在湿地周边营造防护林等措施,有效阻挡了风沙,确保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持续稳定,也为该区域生态治理和农牧民生活提供水源。同时充分利用“湖润沙、沙拥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2023年接待游客约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00万元。
增草锁沙。对治理区1.19万亩草原加强保护修复,采取禁牧休养、免耕补播等措施,栽植杨柴、柠条等灌木,增加沙区林草植被。发展舍饲畜牧业,改变传统畜牧方式,巩固提升天然草原生态功能。产业治沙。采取“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实施3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生态治理3.87万亩。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沙下低地种植了大果沙枣、早酥梨等树种,林下间种了防风、射干、黄芪等13种中药材。下一步,新种植的梭梭接种肉苁蓉,鼓励周边群众承包经营管理,在产业治沙中获得长期收益。
目前,杭锦后旗出动各类机械1800余台,出动1.1万余人次,完成乔木造林0.2万亩、灌木造林4.45万亩、工程固沙4.5万亩。(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