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来源:光明网2023-02-15 11:21

  编者按: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农业领域专家解读202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内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2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需要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已建立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近90万个,有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这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所在。

  但是,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建设,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尤为迫切。

  因地制宜选择有助于提高自生能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是根据组织自身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长效可持续发展路径,重于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运营能力,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增收”的造血新模式。在对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的调研中发现,尽管自身条件不同,但各村都根据现有资产、资金以及资源开辟了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依托村集体原有物质基础或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物业经济路径。物业经济因其开展门槛低、增收效应强,不少村均有发展物业经济项目,主要是将村闲置厂房、学校、办公楼等资源出租给企业经营或自主经营实现获利增收,以资产经济和地租经济为主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等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配套设施服务获得收益发展服务经济。这些地区围绕周边企业提供安保、保洁等配套后勤服务模式,该类型为服务经济的最主要模式,既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又解决了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同时,一些社区也正在将物业服务延伸到企业,将本村的闲置劳动力再利用,实现二次价值创造。

  三是依托各村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建立,各村自主经营的项目经济。项目经济一般投资额较大,建设门槛较高,但建成之后对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带动能力强,并能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其他项目发展。调研中看到正在开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600亩,项目以四百余亩玫瑰花海为基础,集农旅观光、产业发展、康养度假为一体。也有社区依托当地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的特色农业文化品牌,深挖优势资源市场价值,探索项目经济路径自主发展农村旅游模式的重要体现。

  四是依托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融合经济。融合经济作为一种新型集体经济路径,目前发展该路径的试点村较少,但融合经济这一发展路径符合市场需求的导向,因此能带来可观的集体经济收益。各试点村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马厂社区的融合经济模式,探索生产服务、电商、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创电商平台,开设创投基地。充分利用网上销售渠道快速便捷的特点,将教学仪器销售体系扩大至网上,进一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构建有利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以良好的体制机制为基础保障。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很多村通过与外部力量相结合,往往能取得比本村独自发展更加出色的经济效益。调研中主要涌现出以下四种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和保障:

  一是村村抱团机制。该地区虽然农产品种类丰富且品质较高,但由于缺乏足够自己支持,许多农产品并未进行深加工与品牌化建设。于是通过整合全镇范围内的农产品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地区公共品牌,未来走小规模高端化经营路线,赋予农产品更高的附加值。这种村村抱团式的发展路线更容易集中各村的资源与优势,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带动各村整体发展。

  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构建合作机制共同开发运营村级各项资源资产的村企合作机制。在村企合作机制中,一些村集体集资共建厂房并与企业合作加工农产品,企业税收作为村集体收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另一些地区由企业为村集体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才、渠道等资源,村集体则发挥自身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双方资源互补,开展产销合作,在这一机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得了较村集体经济独自发展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村集体资金融资国有平台机制进行投资,这一发展机制适合村集体账面资产较充裕的村社,将村集体闲置的账面资金直接投资到国有融资平台,具有风险小且收益稳定的优势。

  三是职业经理人招聘机制。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组织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相关项目发展运营,可以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长效可持续发展格局,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调研地区部分村集体已完成职业经理人招聘工作,公开招聘流程正逐步程序化发展,利用职业经理人的人脉资源和工作项目经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效益。有的村集体招引民营企业家作为职业经理人在本村发展农业项目,村股份合作社和政府共建蔬菜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和市场营销,并且正在探索抖音等电商平台扩大销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快速提高。有的村集体招聘的职业经理人目前主要负责中药材种植单一项目,以菊花和黄蜀葵种植为主。

  四是乡贤第一书记人才下乡帮扶机制。通过区级层面组织有情怀、有经验、有资源的乡贤对象,委派到一些村集体。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扮演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资源和市场。

  作者:严斌剑 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