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1-16 11:21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顾名思义,猴子、非人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人类等均会感染,而且相互之间可以传播。

  2017年以来,全球多地开始报道猴痘病例,2022年11月1日,世卫组织发布声明指出,猴痘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什么是“猴痘”?

  1958年,在从非洲运往丹麦哥本哈根的猴子中爆发了一种神秘的、以皮肤水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人们从患病的猴子体内提取出一种全新的病毒,并命名为猴痘病毒。后续研究发现,猴痘病毒(Human monkeypox virus, MPXV)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

  1970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9岁儿童出现类似天花的症状,后经实验室确诊感染猴痘病毒。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猴痘病毒形态(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虽然被称作“猴痘”,但该病毒最有可能的天然宿主却是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猴痘病毒的宿主(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病毒在人畜之间的传播可由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皮肤病变部位,或者被已感染的啮齿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抓伤;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较低,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皮肤损伤处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感染猴痘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动物感染猴痘后主要表现为嗜睡、呆食、咳嗽、发热、眼睑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多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可伴有斑块状或水泡样皮疹。啮齿动物对该病毒敏感,病死率高。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感染猴痘的猕猴(图片来自网络)

  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与感染天花病毒相似,但猴痘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且病情缓和。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最初呈现头痛、发烧、肌肉酸痛和疲惫等轻微流感样症状,疾病发展几天后面部会出现皮疹,随后皮疹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四肢,手掌和脚底经常会受到影响。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2—4周即完全康复,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人感染猴痘的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治猴痘?

  对于猴痘,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一般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接触带有病毒的动物。

  自2019年以来,猴痘病例数量在西非和中非激增,但直到今年猴痘在全球传播,才受到广泛关注。

  2022年6月和9月,我国台湾和香港分别输入了首例猴痘感染病例;2022年9月19日,我国重庆监测到首例猴痘境外输入病例。

  为了解广东省人工养殖的灵长类及啮齿动物携带猴痘病毒情况,为猴痘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数据,2022年10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研究团队从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及啮齿动物样品共505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猴痘病毒(MPXV)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尚未出现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情况。

  然而,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将持续存在。随着欧美出现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出入境人员应提高风险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①在有猴痘传播风险的地区,应避免与可能带病的灵长及啮齿动物或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有任何接触;

  ②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定期消毒、食用肉类前应彻底煮熟;

  ③到人员密集场所注意戴好口罩;

  ④如发现猴痘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配合做好自我隔离。

  作者:李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王晓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科室主任、研究员)

关于猴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读懂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