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精耕“支农支小”主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精耕“支农支小”主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光明网2021-12-23 10: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回归本源,精耕“支农支小”主业,主动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在现有农贷产品的基础上,构建农户贷款、商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企业贷款、扶贫贷款等产品线,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努力实现农村客户群体全覆盖,是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为此,洪江农商银行在制定和实施十四五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和普惠金融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条措施。

  聚焦产业兴旺,精耕支农支小“责任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洪江农商银行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在“点”上做强,瞄准主体规模化。加大农户贷款投放,积极服务和推动农民转型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瞄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探索应收账款融资、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业务,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二是在“线”上延伸,突出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新型产业化发展,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金融服务。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商户招商、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的打造,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效延伸地方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三是在“面”上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化。积极对接特色农业产业、工业园金融需求,依托产业园区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微型企业主贷款等信贷产品,支持园区新型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规划,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在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量身定制系列金融服务和产品,为特色产业提供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全方位融资支持,以及结算、理财、福祥E站等一揽子综合型金融服务。

  聚焦生态宜居,握好提质增效“方向盘”

  支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洪江农商银行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探索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助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一是绿色发展,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对企业环评情况的考察,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两高一低”行业,积极支持农村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农村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公共卫生设施改造等环境治理项目,实现信贷投放“腾笼换鸟”,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二是创新发展,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积极推广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制订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逐步完善绿色农业信贷发放机制。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改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根据行业不同生产周期及实际经营情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策略,通过利率优惠、流程简化、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大对低碳环保、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科创型小微企业等低能耗产业的金融支持,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

  聚焦乡风文明,下好普惠金融“一盘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洪江农商银行坚持将普惠金融的重心放在乡村,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布局“线下”,优化基础服务功能。按照“双线四型”网点建设定位,加快网点转型工作,持续优化营业网点的合理布局、推动功能升级。推进福祥E站建设。优化“金融三员”队伍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发力“线上”,完善新型服务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金融+农业”服务模式,发挥E支付、福祥E站平台优势,建立生产、销售、消费、结算、融资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优质生活用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依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助农终端等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

  聚焦治理有效,牵住信用筑基“牛鼻子”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洪江农商银行将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一是突破重围,创新载体解难题。做精做细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综合运用数据平台分析,进一步深挖农村地区的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延伸营销渠道、实行贷款集中审查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转型探索,让主动营销氛围进一步浓厚,让信贷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让“支农支小”服务定位进一步坚守。二是巧妙借力,凝聚共识搭平台。加强同政府、人行、监管、法院、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借助村“两委”、“金融三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农商银行原始客户信息数据,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民信用信息库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聚焦生活富裕,打好富民强村“攻坚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洪江农商银行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坚持支农惠农,积极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一是抓重点,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创建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引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改善和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二是补短板,推动民生生活全面改善。紧跟城镇化加速和农村消费升级发展机遇,大力拓展农民进城购房、置办家庭汽车、生活消费领域信贷业务,创新推广惠农保险、惠农理财等适合农民特点的金融产品。三是强弱项,继续推动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精准对接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运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乡村振兴贷、富民产业贷、芙蓉·老乡贷等信贷产品,探索“产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小户”等模式,有效满足贫困人口融资需求。积极对接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农村创业孵化基地、政府工业园为平台,支持优秀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干事创业,激发贫困人口致富发展的内生动力。(唐柏平)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满将至农事忙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