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普及|豇豆长 豇豆短 豇豆可是不简单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科学普及|豇豆长 豇豆短 豇豆可是不简单

来源:光明网2021-10-27 16: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豇豆就是平时说的豆角,可炒、可焯、可干煸,是百姓餐桌上非常普通且受欢迎的一道菜品。这种菜用豇豆又称长豇豆,大多蔓生,需要搭架,软荚,荚长一般超过30cm。长豇豆在全球均有分布,种子、荚壳、豆秆等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可作为家畜饲料用。

  事实上,还有一种豇豆,也就是普通豇豆,主要做籽粒用或饲用。这种籽粒豇豆一般直立生长,荚长一般低于20cm,荚质比较硬,一般荚较短,仅在非常幼嫩的时候可食用,但口感较差,随着荚的生长,荚皮木质化程度高,只有籽粒可食用。籽粒豇豆可做粥、做饭,也可做豆沙豆馅等。由于生育期比较短,且成熟期集中,可一次性收获。籽粒豇豆主要分布在非洲及其他相对干旱的国家和地区,是这些地区贫困人民的主要植物蛋白质来源。

  籽粒豇豆(左)与菜用豇豆(右)大田照片

  豇豆荚的多样性

  籽粒豇豆与菜用豇豆的主要区别

科学普及|豇豆长 豇豆短 豇豆可是不简单

  豇豆起源于非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短日照作物,尤其籽粒豇豆的光温敏感性较强。因此,豇豆均喜温耐热,不耐低温与霜冻。我国长豇豆从南到北均有分布,籽粒豇豆则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区域。

  由于豇豆分长豇豆和籽粒豇豆,因此生物量、株高、花色、生育期、分支数、单株荚数、荚长、荚色、单荚粒数、籽粒色等表型变异远远高于豇豆属其他作物如绿豆、小豆等。

  比如绿豆、小豆的花色均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而豇豆花则可分为黄白色、紫红色为主,但显色深度不一。豇豆成熟荚色主要为黄白色或黑色,嫩荚则分绿色、白色、黄白、紫色等。

  豇豆花色的多样性

  相对于花色、荚色,豇豆籽粒色更是丰富多样,有单色、双色等,单色有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等,单色籽粒还分不同的脐色;双色籽粒分黄白双色、红白双色、黑白双色等,还分斑点、斑纹等。

  部分豇豆籽粒色

  豇豆也是一种典型的医食两用作物,除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豇豆还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中医认为豇豆可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尤其豇豆所含B族维生素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豇豆中的磷脂还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豇豆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性强。因此,可与禾本科轮作间套种,更是补种救灾、填闲拓荒的首选。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尤其干籽粒豇豆的提质增效明显,在生态条件落后山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王丽侠,博士,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及食用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5年7月起入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创新利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分别在《遗传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Frontier in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Crop Science等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先后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3)、科普奖(2)、江苏省科技一等奖(3)、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成果一等奖(5)等。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丽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监制:中国作物学会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统筹:程维红 徐琴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那曲:昔日“无树之城”春天植树忙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