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能力”作物是怎么诞生的?答案是生物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生物体中克隆结构明确、功能清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里。玉米等农作物性状优化的背后都是基因的改变和重新组合,可以说,农作物进化史也是基因的改造史。

  • 马唐是农田常见害草,主要危害玉米、大豆等植物,繁殖能力强,极具侵略性。当玉米和马唐站上同一个擂台,谁能获胜?面对马唐的猛烈进攻,玉米如何见招拆招、不断“升级”应对策略?一起来看看这场超燃的擂台赛。

  • 粮稳则天下安。粮食的稳定供应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够吃?生物育种是一条可行之路。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是农业科技革命的关键,在这一领域,我们必须抢占先机。

  • 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把握种业发展主动权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会推动新一轮绿色革命,在解决耕地锐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大量农药使用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如增加生产成本、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和农药中毒等,特别是长期喷施农药会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大剂量的农药都无法杀死害虫。[详情]
神奇的基因,承载着生命的奥秘,人类从逻辑概念到化学本质对基因的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漫长的历程,留下许多科学家熠熠生辉的印记。[详情]
分子农场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生产的蛋白质不会有人类病原或微生物毒素等安全问题,生产成本低、产业具有可拓展性。[详情]
转基因技术可以应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传性状改良。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植物选择标记基因也从常规抗生素和抗除草剂基因向更为简便、快捷和安全的花青素和红色荧光蛋白等可视化标记基因发展。[详情]
为了人类的一口香甜,菠萝放弃了“爱情”。[详情]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和茄科蔬菜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高质量基因组,解析了辣椒的染色体核型、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等的演化特征,发现了转座子驱动的结构变异和高频渐渗事件对辣椒重要性状形成的贡献。[详情]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育种的核心手段,是必须抢占的新赛道。[详情]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粮要靠中国种,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详情]
番木瓜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几种热带水果之一,产量仅次于香蕉、柑橘和芒果。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受环斑病毒的影响,番木瓜差点遭遇灭顶之灾。[详情]
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结构从以前的大量主粮、少油、少肉,演变成了少量主粮、多油加肉类,而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豆粕,作为豆粕原料的大豆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