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一粒种子到232万家合作社,中国乡村变了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从一粒种子到232万家合作社,中国乡村变了

来源:中国农网2021-04-27 15: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回到怒江,带领家乡人民一起脱贫致富。”80后傈僳族小伙祝荣新2017年毅然回乡种植火龙果,2020带动全村乡亲脱贫致富,如今当地的火龙果田已经成为怒江闪亮的产业脱贫名片。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浪潮中,还有很多人像祝荣新一样,积极组建合作社,投身家乡的脱贫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月,全国共有合作社232万家,2020年全年新增17.9万家合作社,同比2019年增长6.9%。

  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未来的三农工作将全面向乡村振兴转移。 “祝荣新们”这样一群坚守责任的人,利用数字化等新手段、新技术,带领着农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为家乡,种下一粒”种子”

  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中涌现出不少人物典型,乡村振兴之关键也在”人”。

  祝荣新来自云南泸水市自扁王基村,现在是一家火龙果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及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总经理。2016年,祝荣新作为村里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决定跟着村书记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结合怒江的河谷气候,以及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状况,祝荣新决定在村子发展收益见效快的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创办之初,由于村民对火龙果和未来的收益都不了解,沟通阻力较大,祝荣新甚至吃了闭门羹。通过一次次真诚沟通,祝荣新最终打动了心存疑虑的村民。2017年1月合作社正式成立,试种的60亩火龙果,收成喜人。2018年,祝荣新第一次向合作社成员分发3万块钱分红,也正是这次分红,让更多村民吃了定心丸,主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产业逐步开始扩大。

  当祝荣新的火龙果事业在祖国西南大地上蓬勃发展时,来自祖国东北部辽宁省开原市八宝镇大湾屯村的刘强,通过发展韭菜种植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征程。

  今年36岁的退伍军人刘强, 4年前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抱着建设家乡的意愿组建了合作社,开始韭菜种植工作。”家乡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几乎都是年前回来,过完年就走。我想留住一些人,不要让家乡有那么多留守儿童和老人。”刘强希望能够通过这份事业,为家乡创造一份收益。据刘强介绍,韭菜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产量大,能够有效增加销售收入,吸纳村里劳动力。于是,一转业回到家乡,刘强就拿出当兵十多年的积蓄着手创业。

  当时,刘强是为数不多愿意回去建设家乡的年轻人,承受了很多老乡,甚至是家里人的不理解和质疑。”说啥的都有,觉得我傻。”在外界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创业的不确定性之下,刘强从承包土地到构建大棚,招募股东和劳动力,为韭菜寻找销路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创业过程中,刘强开始尝试用新技术和新办法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天眼查成了他的好伙伴,”一方面是想查一些临县的企业,了解一下员工人数,看我们的韭菜能不能供应他们的食堂。另一方面也看看一些企业的经营和信用情况,降低回款风险。”

  特色产业,富了口袋

  随着越来越多像祝荣新、刘强一样的有志青年投身家乡扶贫事业,将一粒粒种子洒向家乡,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合作社也成了”摇钱树”。乡亲们不但有了事做,腰包鼓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在做农民合作社的过程中,祝荣新积极学习产业相关知识,并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建设了两座养牛场,用牛粪作为火龙果生长的养料,形成绿色生态循环。此外,祝荣新还去珠海、广西等地取经,引进了补光技术,让火龙果的产期从5-12月份扩大为4月至次年2月,产量大增。

  目前,祝荣新的合作社已经拥有380多亩火龙果田,预计今年年底将扩大到600亩,火龙果种植实现利润3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267户838人。如今的自扁王基村,住房问题、经济收入问题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少农户已经盖了楼房,当地的农家乐更是一天一变化,为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刘强的韭菜种植事业如今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合作社从最初的5个股东,扩大至50多名,年产量达到了几十万吨,村里二百多户、约四五百村民从种植韭菜中获得了分红或劳动收入,人均年增收2-3万元。现在的大湾屯村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里修上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还修建了小广场,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和刘强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在天眼查,见证232万农村合作社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成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有机衔接,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迎来长足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除了农民合作社带来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关键靠教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聚焦乡村教育。天眼查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相关企业呈稳步增长趋势,目前共有超92万家相关企业,其中2020年新增超9万家。祝荣新也表示目前正在大力培养年轻人参与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工作:”我今年已经35了,几十年后的发展还是要靠年轻人,一代接一代,让年轻人继续做下去。”

  近年来,农村电商、社区团购的发展也为乡村带来了新兴发展机遇。据天眼查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9万家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2020年新增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超13万家,数量超过2016-2019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之和。在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助力下,曾经无人问津的农业瑰宝,乘着电商的东风正在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此外,开发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据天眼查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9万家农家乐相关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75%。2011-2020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余家增长至21.2万家,翻了三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正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入驻新的动力。

  如此,中国乡村将不再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中国乡村正在涌现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改写着中国经济版图。中国乡村,变了!(董丽玲)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带你畅游中国!“俑”闯60项世界遗产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感受科技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