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转基因你问我答】种植转基因植物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转基因你问我答】种植转基因植物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来源:光明网2020-12-11 10: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转基因技术安不安全?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常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甚至被有关转基因的谣言蛊惑。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针对相关问题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答,推出系列作品《转基因你问我答》,为公众答疑解惑。

  作者:徐乐天(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言论:“转基因食物会致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类似的报道还会引用“科学文献”以支持其结论。比如,2012年曾经有一项法国研究文章称食用转基因玉米提高了大鼠的肿瘤发病率。实际上,由于实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等因素,在全世界科学家的质疑声中,该文章在2013年11月就因“研究方法和结论皆存在严重问题”被正式撤回了。即便如此,这篇文章依然被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时常拿出来说事。此外,耐除草剂的植物可能会导致“超级杂草”的产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导致土壤废弃等等说法也层出不穷。但是,上述担忧真的科学吗?

  什么是转基因植物?

  为了解开上述一系列疑惑,我们首先需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简单的了解。通常所说的转基因植物是指人为的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新性状或新功能的一种生物技术。转基因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1856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揭示了生物遗传因子的遗传规律到1982年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全球首例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几代科学家的心血。

  杂交育种依靠品种间的杂交从而实现基因的交流和改变,转基因植物则是通过基因的定向转移实现了这一目的。两者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基因及其组成以获得优良性状。转基因育种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例如,抗虫棉花就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中,从而能够专一性抑制棉铃虫等棉花害虫的发生,降低其危害,同时也减少农药使用,以实现稳产增产、提质增效。然而如果通过传统的育种方式,可能永远也无法获得携带这种抗虫蛋白的棉花。

【转基因你问我答】种植转基因植物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转基因棉花,成熟棉桃(左)、棉桃(中)、花(右)

  转基因植物的研发违背生物的进化规律了吗?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体在与周遭的不利环境不断博弈过程中,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变异,完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不同物种间基因的水平转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研究表明,自然界打破生殖隔离、进行物种间基因转移的现象古已有之,现在仍在悄悄发生。例如,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农杆菌可以将自己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得以表达。科学家们借鉴这一自然界中生物过程,应用并开发出植物转基因技术。直到今天,农杆菌转化法仍然是转基因研究中广泛运用的植物转基因手段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早已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改造,不断打破生物间生殖隔离、转移基因所创造的新品种,是人为驯化的结果。转基因植物是人类利用最新的转基因育种技术所培育的产物。因此,转基因植物的产生并没有违背生物进化的规律。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会产生“超级害虫”“超级杂草”吗?

  可以明确的是,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不会成为无法控制的“超级杂草”,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也不会使别的植物变成无法控制的杂草。上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转基因油菜植株可以抗1到3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之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可全部被杀死。因此,“超级杂草”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超级杂草”的存在。这种个别植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基因漂流现象,这一现象也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的,而是自古就有。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

  类似的,“超级害虫”也很难产生。例如,目前广泛应用的转Bt基因棉花,即便害虫对某一种或者几种Bt蛋白产生抗性。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对该害虫进行防治。

  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导致土壤废弃吗?

  相反,转基因植物还可以帮助修复被污染的土地。比如,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杨树,该杨树可以表达哺乳动物的P450酶,这种酶可以代谢有毒化学物质。将这种转基因杨树种植在有化学污染的土地上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传统杨树,转基因杨树代谢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苯等污染物的能力显著增强。说明了转基因植物在污染土壤改良上具有很大的潜能。

【转基因你问我答】种植转基因植物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转基因植物相比于传统植物修复污染土地的优势

  我国针对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管理还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除了要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的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外,还要按照《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品种审定并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后,才能生产种植。

  国内外均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植物的种植会带来生态风险。同时,转基因植物的种植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又增加了一层保障。因此,截至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很高。那么,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也显而易见:种植耐除草剂的植物不会导致“超级杂草”的产生;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并没有使土壤废弃,相反,利用转基因植物还可以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

  参考文献

  Dunfield KE, Germida JJ. Impac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on soil‐and plant‐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4, 33(3): 806-815.

  Van Aken B. Transgenic plants for phytoremediation: helping nature to clean up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8, 26(5): 225-227.

  Bawa AS, Anilakumar K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afety, risks and public concerns—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50(6): 1035-1046.

  Gilbert N. A hard look at GM crops. Nature, 2013, 497(7447): 24.

  Gunarathne V, Mayakaduwa S, Ashiq A, et al. Transgenic plants: Benefits,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risks in phytoremediation[M]//Transgenic Plant Technology for Remediation of Toxic Metals and Metalloids. Academic Press, 2019: 89-102.

  Fernbach PM, Light N, Scott SE, et al. Extreme opponen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know the least but think they know the most.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19, 3(3): 251-256.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 “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