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科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国科协关于精准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协调各方科技资源,全力实施“扶业”“扶技”“扶智”“扶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强大科技力量。自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以来,共支持建设572个基层农技协,组织动员各类专家5427人次开展8046场次科技服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数160856人。
以“扶业”为根本,夯实扶贫产业发展根基。一是创新举办农技“云课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推动基层农民复工复产,创新开展农技“云课堂”线上培训。共举办20余期培训,参与人数24.02万人次。二是建设农业产业科普基地。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1040万元,通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广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贫困地区建设104个农业产业科普基地,大力推广适用农业生产技术,辐射带动扶贫产业发展。三是推动农业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制定印发《广西农业企业成立科协组织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农业企业建设企业科协(工作站),助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四是科技助力定点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推广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代生态种养殖模式等措施,推动贫困村精准脱贫、稳固脱贫。目前,3个定点帮扶村——塘莲村、古念村、巴龙村全部脱贫摘帽。
以“扶技”为重点,动员科技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一是组织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脱贫攻坚。全区各级科协共成立了126个“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团”,专家2880名,重点面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极度贫困地区广泛开展扶贫产业技术培训和服务。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班2110期,培训人数20.6万人次。开展“党旗领航—百名学会专家走基层”活动,共动员956人次学会专家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服务263场次,培训和服务基层群众3.1万人次。二是创新建设科技小院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科协牵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大学,依托甘蔗、桑蚕、芒果等优势特色产业,试点建设7个科技小院,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广泛动员基层农技协服务农技推广。指导组织全区1860个基层农技协及38.7万名会员就地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在14个设区市建设广西基层农技协提质升级示范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智慧农技协建设、科技志愿服务、现代生态种养殖示范等。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基层农技协登记门槛由3万元降至2千元,并简化年检手续,为基层农技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此举得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肯定批示,并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四是举办科技论坛和交流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举办柑橘、甘蔗等优势产业论坛(峰会),邀请全国知名院士专家到会指导,已成为全国知名产业技术交流平台。举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成果交流活动”,累计促进54个贫困县的3550种农产品与市场产销对接。
以“扶智”为基础,推动贫困地区科教资源均衡分布。一是加强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39个贫困县建成39个贫困地区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中国科协支持自治区19个贫困县分配到19辆科普大篷车。在全区建成39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其中在28个贫困县建成29所。在农村地区建成266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二是组织贫困地区青少年参加科技(科普)活动。组织54个贫困县的近千余名学生参加2012—2020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在25个贫困县开展了55场“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行动”,惠及基层青少年5.2万人次。三是下沉基层开展科普活动。组织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到全区54个贫困县巡展,惠及群众377万人次。组织全区50辆科普大篷车出动350次,到111个县(市、区)开展活动,服务群众151万人次,其中贫困县群众50.2万人次。
以“扶志”为目标,开展科技扶贫宣传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利用科普媒体面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普信息。通过科普信息屏、数字科技馆、微信微博、《南方科技报》等媒体,传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扶贫产业新技术新品种和产品供求信息,年报道量达3.2万条,受众5890多万人次。二是大力宣传报道科技扶贫先进典型。在广西日报开辟“最美科技工作者”“广西科技群英谱”专栏,宣传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媒体设置“脱贫攻坚”专栏,对全区一大批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经济能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深入挖掘和报道,激发广大贫困户、脱贫户内生动力。三是积极推荐先进典型。每年向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个人,2016年以来,我区共有13个单位和39名个人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先进表彰”称号。(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