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农村部:加强倒春寒防控 降低对中药材生产影响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农业农村部:加强倒春寒防控 降低对中药材生产影响

来源:光明网2020-03-13 13: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赵清建)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10日发布《2020年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是中药材春季管理的关键时刻,要加强倒春寒防控防控,早春气温不稳定,倒春寒、连阴天时有发生,易造成中药材冻害或冷害,各中药材主产区,特别是北方中药材产区,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做好预案,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意见》称,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也是中药材春季管理的关键时刻。为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中药材生产稳定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提出2020年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加强倒春寒防控。春季气温回升,有利于中药材的萌发和生长,但早春气温不稳定,倒春寒、连阴天时有发生,易造成中药材冻害或冷害,各中药材主产区,特别是北方中药材产区,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做好预案,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如人参、西洋参等多年生北方根类药材,可适当延后去掉防寒物,降低倒春寒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二是注重墒情管理。从目前来看,由于去年冬季降水、降雪较充足,大部分区域土壤墒情较好,但是平原地区土壤墒情可能过高,在平地栽培的品种如苍术、桔梗等药材,要注意保持药园周边排水沟通畅,及时清理排水沟,保障顺畅排水,避免形成积水。同时要注意作业道的清理加深,保证床土水分不至于过大。此外,一些区域春季温度升高较快,水分快速蒸发,易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如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建议增加灌溉设施,保持适宜土壤墒情,确保出全苗。

  三是做好科学施肥。要依据中药材生长对营养的需求特点,及时追肥。不同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应追施不同比例的营养元素。春季出苗的中药材,可根据土壤类型和药材种类追施适量的氮肥,以尿素、二氨为主,少追施磷钾、肥料,提倡使用有机肥。对于菊花等需肥量大的品种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药材生长年份不同、植株个体大小不同合理用肥。如枸杞、金银花等木本中药材,建议早春萌芽后及时追施速效复合肥料。株体高大的药材,可以每株在根际环穴追施150-200克尿素,并根据株体大小及根区选择合理的根际范围。

  四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加强中药材病虫草害早期综合防控。针对春季中药材易发的立枯病、白粉病、猝倒病、锈病等病害,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艺、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如金银花的白粉病防治,可通过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抗病力,保障安全生产。人参、西洋参等多年生中药材出苗前期防控病虫害至关重要,在出苗前要进行一到两次病虫害消杀,用99%恶霉灵粉剂3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倍等处理床土,可对后期病虫害防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中药材田间杂草危害,可以采用玉米、水稻、小麦秸秆进行覆盖,也可采用地膜覆盖、铺设防草布等防草措施。

  五是适当修剪采收。多年生花类和果实类中药材,要适当修剪树形,增强透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开花坐果率,减少病害的发生。有些根类和根茎类药材,需要及时打顶,摘去侧芽,当植株抽出花蕾时,必须及时摘除花蕾(花薹),摘蕾时间一般宜早不宜迟。

  对于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的中药材,应根据市场需要和疫情状况合理安排采收时间;对抗疫需要、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应安排春季采收,如玉竹、苍术等;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多年生中药材,应避开疫情期间各种作业,尽量安排在秋季采收。

  六是强化园区疫情防控。各中药材生产园区,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消毒工作,保障园区工人安全作业环境。园区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在工作过程中正确佩戴口罩、勤于洗手,在田间作业时,应避免聚集,尽量分散作业。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在维园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