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5-09-30 10:45

  在古生物学这个常被贴上“冷门”标签的领域,邢立达始终带着一股“热劲”——他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的副教授,在科研一线破解恐龙演化的奥秘;也是深耕科普20余年的“恐龙代言人”,从中学时创办国内首个恐龙主题网站,到如今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方式连接百万观众,他让沉睡亿万年的化石,成为普通人能读懂的“生命密码”。我们对话邢立达,听他讲述从“恐龙迷”到科研人、科普人的探索之路,以及他对古生物科普的坚守与思考。

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痴迷启蒙:从网络拓荒到专业回归之路

  邢立达与恐龙的结缘早在他记忆的起点。“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恐龙,大概是在三四岁的时候。”他回忆道。然而,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恐龙科普资源异常匮乏,仅有的寥寥几本书籍和零星海外产品,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生长在海边小城,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更是受限。

  转机出现在中学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电脑,他得以接触大量港台繁体中文网站和海外英文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视野。

  高中时期,邢立达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恐龙主题网站“恐龙网”。这个网站不仅承载着他个人的热情,更成为国内外恐龙爱好者和专家交流的平台。

  “在做网站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恐龙爱好者的帮助。很多人在海外给我寄一些恐龙的书籍等等,还有很多人帮我们画图,”邢立达说。这个网站拉近了他与专业领域专家的距离,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一个更大的爱好者群体贡献价值。

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尽管网站在业界引起了关注,但邢立达的求学之路却一度偏离了理想轨道。当时学校老师们大多认为研究恐龙是考古学家的工作,也就是和历史相关。

  高中文理分班时选择了文科的他,真正了解到古生物学科时,已经来不及换成理科,于是在高考后邢立达进入金融专业。研究生阶段,他终于得以重返古生物学领域,并远赴加拿大和北京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最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找到了如今的岗位

  这段曲折的求学经历,非但没有磨灭他的热情,反而让他对古生物学的热爱更加深沉,也让他更加珍惜利用科普工作来弥补资源不足,让更多人走近恐龙。

  科普使命:在专业与通俗之间寻求平衡

  如果说创办网站是出于分享知识、链接同好的初衷,那么邢立达近二十年的科普之路,则逐渐升华为由使命感驱动的长期实践。

  对他而言,科普不仅是分享知识,更是科普人专业内外的双重角色赋予的独特优势。“写论文完稿之后,准备投稿时,其实就已经想着怎么去更好地传播我们这个文章”,这样将科研成果的价值最大化,为科普工作带来了鲜活而可靠的素材支撑。

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然而,科普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最核心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内容的专业性、严谨性”与“传播的吸引力和话题性”。娱乐固然能吸引眼球,但可能牺牲科学深度;过度专业深奥则可能隔断了与大众的连接。邢立达坦言,找到这个平衡点是科普人普遍面临的难题。

  “恐龙天生是科普最佳的材料”,他承认恐龙自带话题的优势,但也指出在众多科普账号中脱颖而出,避免陷入科普“什么恐龙最厉害”“什么恐龙最大”的浅层比拼,而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又能让大众易于理解,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激励与展望:大众参与赋能的古生物"新生"

  在繁重的科研与科普工作中,最让邢立达感到欣慰和富有价值的,莫过于来自读者的积极反馈和互动实践带来的激励。

  他分享了难忘的故事:一位5岁小朋友通过他的科普课,不仅在国庆期间帮助家人辨认出四川老家的山鸡脚印可能是兽脚类恐龙足迹,更促成了一次科学发现和论文发表,让这个小朋友成为当地孩子心中的“小英雄”。

  “从5岁到十几岁的的孩子再到大人,每年都有人通过我们的科普课程学习到一些知识,并且实践成功了,找到了一些新的发现。”这些来自公众,特别是下一代的认可与成果,不断印证并强化着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方向。

我在北京做科普 | 寻迹亿万年:从“恐龙迷”到青年学者的跨界与坚守

  研究古生物,也深刻地改变了邢立达对生命和时间的理解。在地质时间尺度下,人类在生命演化史中显得极其渺小,但正是这短暂的时光里,人类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研究恐龙的话会感觉到这是现在的霸主跟以前的霸主的对话交流。”恐龙作为曾经的地球霸主,其兴衰演化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古生物的研究,不仅是与过去的对话,更是对生命韧性与演化逻辑的深刻洞察。

  站在古生物学与科普的前沿,邢立达用他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揭示着史前生命的奥秘,更以科普为桥梁,连接起科学与公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持久的热情、拥抱变化、勇于平衡困难,是推动一个领域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仍在路上,带着对恐龙世界的无限好奇,以及对科学传播的深切责任感,继续他的探寻与分享之旅。(谷沛遥、芦子宇)

[ 责编:孙云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 图片故事丨用民族美食“烹”出文旅融合新滋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