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月·大家谈|以“四好”理念为笔 讲好地球生命故事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科普月·大家谈|以“四好”理念为笔 讲好地球生命故事

来源:光明网2025-09-29 09:37

  编者按: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欢迎赐稿:cailin@gmw.cn)

  【科普月·大家谈】

  作者: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从我国东部的辽宁朝阳、山东莱阳,到西北的甘肃马鬃山、新疆哈密与克拉玛依的戈壁大漠,三十余载的野外科考生涯中,我带领科考队发现了大量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每当上亿年的化石在野外初露真容,或在实验室显微镜下渐显清晰,那份发现的喜悦总是难以言表。

  我常想,这些大地之书中的生命印记,不应只沉睡于岩层、淹没于风沙、深藏于库房。它们理应走进公众视野,浸润青少年心田,成为人们了解地球与生命演化的窗口。

  古生物学的魅力,不仅仅是学术论文,科学家的使命,也不仅仅是化石发现与研究,更在于让这些沉睡亿年的生命演化故事生动呈现。多年来,我们团队始终秉持“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的理念开展科研和科普工作。研究是根基,保护是前提,利用是路径,传承是灵魂。值此全国科普月之际,结合亲身实践,希望通过分享将野外科考现场转化为独具特色的科普基地的经验,让冰冷的岩层与古老的化石,成为更多人解读地球生命的“百科全书”。

  研究好:筑牢科普的坚实根基

  古生物学是探寻地球与生命演化的实证,其研究涵盖野外考察、化石发掘、科学修理、科学研究和复原等多个环节。做好科普,最重要的是将化石发现背后的故事讲清楚,把科学意义研究透彻,如此科普才能有料有魂,激发公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的科普之路,始于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博物馆工作期间。当时,我全程参与黑龙江嘉荫恐龙发掘、修复和装架,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科普也萌芽于心中。

  自1992年起,我深入辽西及周边地区考察,参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队”野外科考,并主持了热河生物群多个重要地点的发掘。在分布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距今约1.2亿-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带毛恐龙、鸟类、翼龙和早期哺乳动物等重要化石。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化石宝库,“从龙到鸟”的研究成果等屡次震动学界,也为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东莱阳,我们通过十多年考察,发现并研究了包括杨氏莱阳龙在内的多种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揭示了平原恐龙峡谷群的形成之谜。在新疆哈密戈壁雅丹,我们历经二十年持续考察,发现了“失落的翼龙伊甸园”——哈密翼龙动物群,在翼龙性双型、胚胎与个体发育、集群死亡等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我坚信,真正的科普必须植根于野外化石发现和深入的科学研究。因此,我们力求将最新发现与成果融入科普讲座与专题片中,并用生动比喻阐释科学,比如地层是记录地球及其生命演化的百科全书,岩石是文字,化石则是精美插图。对于火山喷发导致热河生物群集群死亡并留下大量完整精美的化石的故事,我也会用“中生代的庞贝古城”来加以解释,简洁清晰明了。我们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这座“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学会观察与思考。

  保护好:让化石“有家可归”,为科普添彩

  化石及其产地的有效保护,是科研与科普的前提。若化石损毁、遗址破坏,一切便成无源之水。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推动重要化石遗址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并建设相应的博物馆和遗址馆,让化石“有家可归”,为公众打造能够触摸远古生命的科普平台。

  在辽宁朝阳、内蒙古宁城、山东莱阳、新疆哈密等我们长期科考的地点,我们协助地方申报和建成了多个国家地质公园及博物馆。例如,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和宁城国家地质公园,不仅建有核心园区与博物馆,还在我主持发掘的多个地点建设了遗址馆,对化石及其地层剖面进行保护。正在建设的新疆哈密翼龙博物馆将是世界首座以翼龙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这些地质公园,特色科普研学活动蓬勃开展。孩子们可以实地观察地层,体验化石发掘与修复过程等。我们还与多所高校文物保护团队合作,研究化石风化机理,研发化石保护新材料和新技术,创新化石采集方法,显著提升了保护效果与采集化石的完整性。

  利用好:跨界融合,让科普鲜活灵动

  古生物科普需突破“讲座+展览”的传统模式,通过夏令营、科影融合、文旅联动等多元方式,让科学鲜活灵动起来。

  自2001年起,我连续参与组织了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并担任副营长和野外考察领队,为两岸学子搭建了科学交流的桥梁。在这些地质公园,各类科考夏令营不仅让同学们深入野外化石地点,探寻恐龙和翼龙等古生物世界的奥秘,更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科学与影视的融合也是科普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辅助影视艺术家创作,最终通过影视作品强大的影响力扩大科普传播效果。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首任主任,我与专委会同仁一起,积极推动科学家担任影视作品的科学顾问,让科学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使公众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从2000年至今,我已参与了数十部古生物纪录片或科普专题片的拍摄。

  科普也能赋能地方文旅。在辽宁朝阳、山东莱阳、新疆哈密等地,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的文旅和研学活动日渐红火,比如,哈密以翼龙为主题的文化润疆项目——方特哈密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古生物科普赋能文旅,文旅反哺科研、科普和保护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传承好:播撒科学种子,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的终极目标是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弘扬。面向公众,我们坚持严谨求实。在讲座中,每一个结论都基于化石证据,清晰展示古生物学如何通过实证不断探索,让公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青少年是我们格外注重的科普对象。在山东莱阳,我们会向孩子们讲述杨钟健、刘东生、周明镇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此发现新中国第一龙的故事。每次中小学讲座后,孩子们回赠的恐龙和翼龙画作,是对我科普工作最好的回报,也是科学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的有力证明。

  从戈壁雅丹到恐龙峡谷,从夏令营到科幻银幕,我们的科普之路是“四好”理念的实践之路,也是让科学走进公众的初心之路。我们努力打破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壁垒,更是时空的阻隔。当孩子们在野外与化石亲密接触,他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脉动与探索的勇气,这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当游客在遗址博物馆穿越回到白垩纪,他们看到的是演化的奇迹与生命的壮丽。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四好”理念为指引,让更多沉睡的化石苏醒,让更多人爱上古生物学,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让地球与生命演化的故事延续下去,成为每个人认知世界、探索未来的必修课。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