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些极端降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潘昕浓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内容要点总结】
所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大气层中,降雨的形成离不开三个要素,极端降水的形成则是这三个要素的“强化版”。
一是充沛的水汽供应。大气环流中的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充当了“水汽搬运工”的角色。台风会直接输送大量水汽;而副高作为高压系统,其外围环流能将丰沛的海洋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内陆输送。水汽经过之处不仅易引发强降水,也常常带来闷热天气。
二是强烈的上升运动。这是水汽凝结成雨的关键动力来源。当冷暖空气交汇时,暖空气被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容易形成云雨;地形也会起到抬升作用,例如北京北部地区受山脉阻挡,在山前地带容易激发强降水;城市热岛效应也不容忽视,城市区域气温高于郊区,导致对流活动增强,同时人类活动释放的气溶胶为云滴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
三是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列车效应”是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稳定的天气系统背景下,降水云团如同连续的车厢,接踵而至地经过同一区域,致使该地区短时雨强和累计雨量都达到极高值。全球变暖与极端降水的关系密切。
极端降水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度,大气饱和水气压会增加6%-7%,对应的极端降水强度也会随之增加。这意味着,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可能会更频繁、强度更强。
更多详细信息,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科学避险 共护平安(http://h5.live.gmw.cn/cloud/h5/1754618326844174)
制作:肖春芳 程丽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