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如何让农业既高产又绿色?怎样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能保护好生态环境?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本期带你走进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世界,解密如何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智慧管理”的双轮驱动,实现既要粮食满仓,又要绿水青山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目标。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大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农学与环境科学深度融合的交叉前沿学科,主要研究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业资源的规划与利用、农业环境的保护与污染防治等。
高效利用资源:科学配置土壤、水、气候等自然资源,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率;
严守生态底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遏制土壤退化与生态失衡;
实现可持续目标:确保百姓“吃得饱、吃得好、环境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屏障。
简言之,这是一门做“加减法”的学问,为农业生产做“加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环境负担做“减法”,降低污染与损耗。在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兼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地更丰收,环境更美好。
这个专业要get哪些技能?
1.硬核课程,筑牢基础
基础层: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摸清土地和环境的“脾性”;
技术层: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空间分析与污染溯源能力;
管理层:土地资源管理、环境法规、生态规划——理解制度设计与政策落地逻辑。
这套“知识工具箱”,为学生胜任农业资源与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趣味实践,练就真本事
理论之外,实践是专业能力成长的关键路径。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推行“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拥有知行合一的成长路径。
田间实践:依托遍布全省的实践基地开展实习活动,系统参与土壤调查、样本采集等环节,直观感受现代农业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对农业理论基础的认知。
实验室研究:通过“理论讲解-仪器操作-数据分析-方案制定”的全流程训练,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环境监测、污染修复等专业技术原理,又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技能变现,这些应用场景超“能打”
1.土壤“修复大师”
针对土壤退化的盐碱地、生态受损的矿区,用“改良剂+深耕技术”进行修复,提高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能力,让荒地变良田。
2.污染“终结者”
用AI技术传感器“扫描”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如过量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提前发现土壤污染的源头。
3.生态“规划师”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如“秸秆-沼气”模式,实现资源闭环,让农业生产更绿色。
还有更多场景等你来挖掘......
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元发展
这个专业交叉学科优势明显,融合农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毕业生“懂农业、通环保、会技术”,就业方向多元。
机关单位:入职农业农村局、环保局,深度参与“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一线工作,用专业知识推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守护一方生态。
科研圈:加入实验室,与科研工作者一同深耕土壤与环境研究,解锁更多绿色科技。
企业端:在农资公司担任技术顾问,或在环保企业牵头污染治理项目,成为“懂农业、通环保、会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从“镐锄镰犁”到“智能装备”,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正以无限的魅力与可能,等待你的勇敢探索。
策划:田新宇
作者:田新宇 李鑫怡(实习)
科学性审核:刘奋武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