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就算心跳乱了节奏,也会继续努力。”7月13日,林俊杰在演唱会上坦然说出自己去年4月被诊断心脏出了问题,每天靠药物控制,这句带着坚持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公众对心脏健康这一话题愈发关注。
很多人可能觉得“心跳乱了节奏”只是偶尔的小问题,其实不然。从医学角度来说,心律异常是个不小的范畴,且在临床上很常见。当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出现异常,即为心律失常,通俗地说就是心脏跳得太快、太慢或乱跳等。
图片由AI生成
这些异常情况,有的可能只是短暂出现,有的则可能持续存在,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健康信号。
心律异常的成因多种多样,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因素很常见,比如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熬夜、大量饮酒、喝浓咖啡后,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心律不齐,一般调整后就能恢复。
而病理性因素就复杂多了。像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其他疾病,也可能“牵连”心脏。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提到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
一是早搏。指在规则心跳基础上出现的“提前”心跳,频繁发作会引发心悸、乏力、头晕等不适;二是心动过速。人在紧张或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属正常生理反应。若心动过速伴随明显心慌、胸闷,甚至低血压、头晕、黑蒙等,需重视;三是房颤、房扑。二者均为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房扑类似房颤的早期形式,老年心脏病患者高发;四是室颤和室扑。均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室颤是室扑的严重版,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汪芳结合林俊杰的情况表示,他自幼就患有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2007年还因室上性心动过速做过手术,并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频繁的唱跳表演、不规律的作息以及可能存在的巨大压力,都可能成为“心跳乱了节奏”的诱因。毕竟,心脏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泵”,过度消耗总会出点小状况。
那因心脏跳动不规律而服药,一般是哪些情况呢?汪芳说:“早搏、心动过速、房颤等都可能需要用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通常能明确情况,而且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图片由AI生成
她提到,生活中,很多人休息不好后会出现心律不齐,这时候可不能大意。“这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比如本身有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只是平时没表现出来,因睡眠差才引发了症状。”不过,更多时候是休息不好导致的一过性心律不齐,只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睡前不喝咖啡、不抽烟,往往就能很快改善。所以,出现心律不齐时,既不用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有相关症状时,早筛查早干预才是正确手段。
对于健康成年人,汪芳建议,应该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查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等,最好再做个心肺运动试验,这样有利于及早发现心血管问题。
而对于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体各项功能可能会有弱化,甚至已经有基础疾病,体检时就需要更全面地评估,涵盖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生活质量,预防潜在健康风险。
林俊杰自曝心脏问题,就像给大家敲了个警钟。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把心脏健康放在心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心脏一直“动力满满”。(记者 张梦凡)